当焦虑的家长无法“入园”近3年—— “被看见”的家园沟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纯纯

一张“巧克力饼干”、一张被涂上了颜色的“牛奶杯”,吃完点心后,幼儿园小班的瑞瑞将两张卡片放进了自己的文件袋里,这样妈妈就能知道她今天吃了什么样的饼干、喝了多少牛奶。离园前,瑞瑞还选了一张代表“开心”的红色卡片和一张代表“难过”的黑色卡片,待会儿她要与爸爸分享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我今天本来很开心,因为我搭了一座小兔子城堡,但是后来嘟嘟跑过来把我的城堡推翻了,我都快气哭了。老师说,推翻是不对的,所以嘟嘟又和我一起搭好了城堡。我们还成了好朋友。”

在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类似“进餐实物卡”“心情色彩卡”这样的家园沟通“法宝”还有很多,比如体现幼儿午睡情况的“午睡星星卡”、幼儿随时记录下的“美好画记”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营造属于家长们的“在场感”。

园长李江美解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自2020年3月新学期开始,幼儿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家长们无法入园已近3年,“以前,每天的接送时段、每月的家长半日活动、家长助教、幼儿园膳管会、家长督查幼儿园工作等,都能让家长入园与教师面对面沟通。即使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在场式’沟通对于低幼儿童的家长仍然很重要,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获得的信息是真实的”。

刚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时,有着1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虞珍珍就意识到了这种“在场感”的重要性。那段时间里,虞珍珍常常能收到家长不断打来的电话或是发来的长长的微信语音消息,家长们的焦虑通过手机“扑面而来”——“老师,我家宝宝今天喝豆浆了吗?”“老师,不好意思,我又打电话来了,我们宝宝现在好吗?”……

“个别家长本身就比较焦虑,以前他们习惯每次将孩子送来幼儿园后再在班级里逗留1个小时以上,观察孩子方方面面的表现,我们有时候都称他们为班级的‘兼职老师’。”虞珍珍说,即使给这些家长不断地发送各种幼儿活动的照片、小视频,仍然没有太大作用,甚至还有幼儿告诉虞珍珍自己很烦,因为家长每天都要问她很多问题。

这样的焦虑在每月一次的被套换洗工作中集中爆发了。每个月,幼儿的被子需要带回家换洗被套,再重新带回园中。以往,家长们会将被子送回教室,现在无法入园的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被子如何回到教室。

李江美一开始安排了幼儿园的教师、保育员们齐上阵,接力运送被子,“但家长们还是比较担心,而且长此以往也给教职工增加了工作量”。于是,李江美决定相信幼儿的力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拿。有的幼儿选择利用自行车、小推车等工具运送,有的则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扛被子。那一天,即使成年人悉数“退位”,每一条被子也都安全地抵达了教室。

这些场景被幼儿园的监控完整记录下来。各个班主任将这段视频从头到尾呈现给家长,不做任何删减,“家长的放心不是靠老师说出来的,而是要他们看到孩子真正能够做到”。李江美认为,幼儿身上最大的光芒和力量,正是这种认真对待所有事情的态度,“疫情发生之后,其实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让平时静默的幼儿彰显力量”。

每月一次的幼儿园膳管会也因此有了“幼儿版”。当场外的家长通过云直播全程观看膳管会时,每班推选的幼儿代表正在实地参观食堂,认真倾听保健医生陈文军介绍本月菜谱、食堂的叔叔阿姨描述具体的烹饪方法,并清晰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能不能烧小龙虾?我们很多小朋友喜欢吃。”“我们班小朋友对下午点心有意见,面疙瘩太糊,有些小朋友吃着会恶心。”……陈文军发现,膳管会上,家长关心的往往是环境卫生、米油盐的牌子等,但幼儿的关注点则是最简单的“我喜欢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真诚,不论是表扬还是提意见都能让所有工作人员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欣然接受并改进”。

但幼儿的表达一般是“即时型”的,评价当天的菜品容易,一月一次的频率会导致幼儿因遗忘而无法准确讲述对饮食的真实看法。为了让“幼儿版”膳管会真正有效,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开展起来——鼓励幼儿设计每日菜品评价表,参加膳管会只要带上这些评价表,反馈问题就会变得容易;开发专题课程,让幼儿对营养知识有所了解;围绕特定主题推出膳管会,如“夏天下午茶”“一起品尝年”等,真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膳管会。一场场膳管会结束,“想不到”成了家长和教师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

虞珍珍也在班级幼儿的“美好画记”里发现了自己“想不到”的内容。原本幼儿们只是在画册上用自己的符号将幼儿园里的关键事情记录下来,“以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总是基于家长自身所想要了解的,现在则是孩子能够根据‘画记’,表达自己想要与家长分享的东西”。有一次,虞珍珍在一名幼儿“画记”的角落里看见了表示一条绳子的图案,第二天正是需要带一根跳绳来园。她认为,幼儿通过自身的力量让“画记”发挥了小学阶段家校沟通手册的作用,“现在他们周末的时候也会在‘画记’上记录下发生的美好故事,再反向分享给老师”。

“原先我只是通过‘画记’来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状态,但现在我感觉幼小衔接都没有问题了,完全锻炼了他们记录重要事情、看图说话的能力,真的是太好了。”大(1)班缪可的妈妈说。

除了幼儿,越来越多静默的力量也“被看见”了。之前,李江美便注意到园内的一名保安几乎能记住所有幼儿的名字,每天幼儿出入园时,他都会喊着他们的名字亲切地打招呼。疫情发生之后,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李江美有意识地在集团内部推动这名保安的做法,专门为这名保安拍了一段视频,传到“闻幼的守护神”工作群里,并鼓励他们每个人也努力尝试,即使不能记住所有幼儿的名字,也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来打招呼。

新学期招生时,有家长告诉李江美,自己之所以选择这里,正是因为发现这所幼儿园连保安都能叫出孩子的名字来,特别让人安心。

“只有人人参与到教育当中,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处处都能获得最适合的支持。”李江美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