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自销,赚的钱做公益 永康这所小学的劳动教育“烟火味”十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朱郑远

6月初,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后吴小学的劳动教育基地迎来了打油菜籽活动,全校学生在课间加入农忙大军,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据了解,这些油菜花均由学生亲手播种,上个月完成收割后,便一直晾晒在劳动基地里,打菜籽前学生已用筛子将其去壳。而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带着菜籽前往榨油工厂,观摩菜籽榨油的过程。

后吴小学是一所建校超200年的农村小学,2019年加盟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成为永康市推进城乡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实施集团化办学两年多来,结合后吴村的地域文化和农村资源,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三五”特色劳动教育发展体系。

“一个中心对应的是劳动教育基地,三维贯通对应基地、家庭和社区,‘五育’融合则代表‘劳动+实践活动’。”后吴小学校长杨雀庭解释道,“依托学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可基本实现农耕原材料自产、自用和自销。”

巧用农村资源,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一直在上一门‘油菜花成长记’的专题研究课程,特别有意思。我用表格记录了油菜花的生长过程,学会了栽培、养护油菜花及打菜籽。”三年级学生周萱懿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参与的劳动课程。

如今,学校依托劳动教育基地开设的农耕和手工两大类数十门劳动教育课程,已成为后吴小学校本课程的重要代表,深受学生喜爱。“每个班级在基地都有一块责任田,栽种、除草、收获……学生们每天都会去劳动。”后吴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程娇容说,“基地种植了50余种农作物,学校还会根据时令对种植的农作物进行调整,不断更新品种。”

据了解,目前在总校的大力支持下,劳动教育基地已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占地约30亩,拥有植物种植区、动物养殖区、休闲体验区和手工制作区四大区域。该基地也成为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的“大花园”,各班在基地认领蔬果种植,每学期在基地多次开展劳动教育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是后吴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一大秘诀。当初,学校计划租赁30亩土地用作劳动教育基地,涉及20余户农户。挨家挨户拜访推进土地租赁工作,对学校来说比较困难。“那时候我刚来后吴小学,人生地不熟,所以第一时间求助了后吴村村委会。”杨雀庭告诉记者,村委会很支持学校,直接商定由村委会出面先与农户签约租赁土地,再与学校签约,将约30亩地租给学校20年,同时还在资金上给予学校一定的支持。“在基地建设、田埂改造等方面,农户提出异议时,也是村里帮助协调。简单来说,村里是出资、出力,还全力配合”。

除了植物种植区,基地里的手工制作区利用率也很高。学校将每周二定为“无作业日”,开展手工制作特色课程教学。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科特点,一、二年级开设了陶泥、折纸、剪纸、美食制作等课程,三至六年级开设了木工、布艺、刺绣、版画、丝网花、纸艺等课程。目前,学校已有10余门手工制作课程。

家校社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融合圈

5月底,二(1)班把烹饪课从教室搬到了劳动基地。在8名家长的指导下,学生们进步飞快,永康特色小吃肉麦饼、可乐鸡翅、炒青菜等,一一从土灶上出炉。“在家里的时候,我都没发现孩子对烹饪有这么大的兴趣,经过这次活动,我明显感受到很多孩子非常喜欢这种‘烟火味’十足的劳动教育课程。”家长代表吕娟说,接下来,她会在家里开展更多这样的亲子活动。

在后吴小学,烹饪课早已是必修课。学生们从一年级就开启了“大厨修炼之旅”,5人一组,从最基础的帮厨做起,选材、择菜、削皮、洗菜、握刀、揉面、和馅……由浅入深,系统学习切菜、炒菜、做面点等烹饪技能。

有趣的是,学校每一节烹饪课的任课教师都是家长。“大部分家长是附近的村民,做菜烧饭本来就很拿手,我们邀请了部分有耐心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家长来授课。”程娇容解释道。

“现在一到周末,她就学着给我们做各种样式的菜,这让我们很开心。”家长骆女士一边展示着手机相册中女儿的“厨艺秀”,一边自豪地说:“学校列出了劳动清单,将劳动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孩子和我们商量后决定,每天除打扫卫生外,还要做饭。”

让家长当教师,这样的场景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中还有很多,家校携手已经成为后吴小学的一道风景线。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扮靓农场,摆出一个春天”最美农场评比活动,各班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动手制作,全校11个班的责任地旧貌换新颜;在端午节,每个班级都有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包粽子、做香囊……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有机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去工厂、车间,到社区、乡间进行岗位体验、参加公益劳动。端午节前夕,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访慰问了后吴村的老人,送上了学生亲手做的粽子;永康市新华书店也是后吴小学的实习基地,学生们可以在那里体验“店长”的日常工作。

劳有所获,探索劳动教育多元评价

推进劳动教育的一大难点是评价模式的建立。后吴小学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一班一田”为载体,探索多元劳动教育评价模式。教师评价主要针对劳动课堂、班级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班级劳动效果等方面,并与期末评优挂钩,采用听评课、定期检查、随时抽查、观摩等方式进行积分。通过评价考核,督促每个学生参与劳动,实现全程可记录、可追溯、可视化。

同时,学校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进行劳动相关技能的评选与展示,如开展“爱绿护绿小天使”“家务劳动小明星”“最美农场解说员”等诸多评比活动。当蔬菜瓜果丰收以后,学生们还会迎来“终极考核”——义卖活动。

“10元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10元钱能买我们的一束鲜花。”“玫瑰多买多送哦!”……5月20日,学校在校门口组织了“‘蔬’出天然,‘花’筑美好”爱心义卖活动,从设计海报到练习叫卖,从操练到实际义卖,均由学生主导,家长、教师协助。义卖所得全部纳入“校园爱心基金”,用于困难学生和社区敬老等慰问活动。

此外,学校还将劳动教育的成果收集起来,每到节假日就会挑选新鲜的蔬果作为“大礼包”,给予表现优秀及进步明显的学生。

“放假时经常可以看到学生拎着一大袋蔬菜、水果回家,不仅学生开心,家长也十分认可。”杨雀庭表示,劳动教育就是要接地气,有“烟火味”。这也是学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大地厨房的初衷:学校做的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的劳动教育,更加期望以劳动实践为载体,以育人目标为统领,连接家庭、学校、社会,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辅以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课外劳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模式,形成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