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百家观点 推进教育共富 ——首届浙派教育百家论坛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武怡晗 言 宏

“深化浙派教育历史研究,增强文化自信。提炼浙派教育名家思想,打响浙派品牌。扶持浙派教育新人成长,应答时代需求。营造良好浙派教育生态,促可持续发展。”8月14日,在杭州市临安区举办的首届浙派教育百家论坛上,与会代表向浙江教育工作者发出浙派教育倡议。

此次论坛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主办,杭州市临安区教育局承办,刊总社等部门协办。为期两天的论坛,吸引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名教育专家、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师等参与。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两个先行’,赋予浙江教育发展的新使命,浙江教育人更应该在‘两个先行’中认清自己的使命担当。”国家督学、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表示,浙派百家论坛是学会的一次尝试,也是一个起点,希望论坛搭建助力教育先行改革破题的平台,激发更多改革落地,成为助力“浙里优学”发展的催化剂。

文化自信,传承浙派教育思想

从提出因材施教、德智体乐全面发展的胡瑗,到倡导勤学、开放、清廉并写下《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再到强调知行合一的王守仁、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提出“活教育”理论的陈鹤琴……浙江历史上的教育名家不胜枚举,思想学派形态多样,有四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等,因此成就了浙派教育

国家督学、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绪培认为,浙派教育家强调育人教育,指出教育要有家国情怀;强调知行合一,提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强调教无定法,教育是严谨又是灵动的。“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浙江教育人要传承浙派教育思想,坚守文化自信,应答时代需求。”

教育思想既是育人模式的核心要义,也是教育家成长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因此,既要考虑实践性、历史性,又要考虑继承性、前瞻性。”韩平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浙江籍的两院院士数量稳居全国第二;进入新时代,浙江教育更以改革的姿态勇立潮头。他建议,打响浙派教育品牌,要从提炼浙派教育思想,挖掘和丰富浙派教育的育人特色,坚持浙派教育的改革精神,培育浙派教育名师等方面入手。

“转化,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黄丽君认为,倘若我们梳理出的浙派教育文化总能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国家要求的价值取向相呼应,那么文化自然就变成了生产力,就被我们“盘活”了。我们的转化应该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智体美劳”“全面而有个性”等时代元素,以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来转化、演绎。

“作为阳明故里的教育人,我们理应继承好传承好创新好阳明思想。”论坛现场,余姚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胜战解读王阳明心学及其教育思想引发关注。围绕打造幸福教育,近年来余姚市立足阳明心学,推动实施“文化滋养”工程、出版阳明文化教材等九大行动,将“致良知”行动深入教师培养、学生课程、育人环境等各个环节。

据了解,围绕“生态好教育”这一主题,10年来,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在全国举办20多场推广浙江教育成果的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举办,也得益于浙派教育精神文化特质的魅力,以及浙派教育名家思想智慧蕴含的能量。”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培植说。

守正创新,教育助力共同富裕

为期两天的论坛,立足“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与会的教育领域专家们走上讲台,聚焦教育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破难之道、破难之策。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高质量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每年都有大批新教师走上岗位,但新手教师常常不被家长接受。”在专题发言环节,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指出,推进教育共富,办好家长满意的教育,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围绕让新手教师快速站稳讲台,她带领团队构建起浙江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学习的专业发展模型,通过组建“混搭”教研共同体,拟定以“课”为本的研修路径,确定“学生立场”的价值观,实现专家教师从“幕后陪伴”到“同台亮相”,从“说给你听”到“做给你看”,彻底转变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学习的样式。

在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华松看来,从区域角度、教育层面实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做到教育均衡,更要让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孩子个个出彩、人人精彩。“有时候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可能就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不经意的评价形成的,评价用不好,也会对社会产生不好的导向。”周华松说,因此多元化的评价导向特别重要。“双减”以来,西湖区严守规范办学、推进差异化教学,还建立起“5+1”的考核方案,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规范办学、绩效管理、特色发展和生态评估等增量入手,全方面促进区域教育发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乡村教育也是浙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不少人认为乡村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走出乡村,我认为这并不准确。”在谈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话题时,韩平表示,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要准确定位乡村教育的“乡村”属性,不仅要全力全方位扶持乡村教育发展,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更要通过教育造就更多具有乡村文化知识、富有乡村情怀的乡村人才。“乡村教育不应该是逃离农村的教育,而是通过教育,让本地百姓和子孙后代热爱这片土地,培养乡村学生热爱家乡、学成归来能够建设家乡。”

回归本质,家庭教育协同发展

“新生家长会,校长要和家长讲什么?”论坛主持环节,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申屠永庆在会议上的反问,击中不少校长的痛点。重视家庭教育,是浙派教育颇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家庭教育也成为与会者关注、讨论的重点。

“我们常说教育要回归本质,围绕浙派教育历史来看,启示就是把人放在中心。教育者只有眼中有人,教育才是丰满的,教育者眼中有爱,教育才是真实有效果的。”申屠永庆说,学校聚焦近年来入校新生心理筛查存在的问题,选择以“教育中的父母之爱”为主题和家长面对面沟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读懂孩子、示范孩子和助力孩子三方面给家长提出参考。

家庭教育立法以来,“家事”一跃成为“国事”,与会的中小学校长分享了校内相关探索。“学校教育迭代升级,要用好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离合器,家长能给学校教育推进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论坛上,杭州市临安区晨曦小学校长庄瑞明介绍学校家长议事团,不同于家委会的“传声筒”形式,议事团家长由每年级一名代表构成,对涉及学生食品安全、重大活动等事项“一事一议”。“通过有效沟通,近年来家长意见及时传达,基本没有投诉。双减后家长主动参与成立家长讲堂,并提出一校四部的运行模式,参与管理学校课后服务。”

“要还原教育的本质,首先要还原家庭教育的本来面貌。”在张绪培看来,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立法明确家长责任,重点要做好亲子沟通、有效陪伴、习惯养成、规划成长4个方面。“家长要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发现他的潜能在哪里,满足孩子学习期间的需求,而不是研究、模仿其他优秀的孩子。”张绪培说,家长要帮助孩子走适合的路,让孩子在探索中读懂自我,最重要的是,这也要求学校要回归教育本位,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避免将学科任务交给家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