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作业本学习”:让学习回归教育本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鲁纪权

“双减”政策出台后,我们从“学生在学校的岁月是其生命中最有活力和质量的片段之一”的高度认识每个学生的成长,以“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跑道”为课程理念,以“在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为课程目标,以更开放的心态看课后服务,创新课后服务形式,重塑师生学校生活。

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作为区内唯一一所公立初中,以“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而闻名。尽管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我们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意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

上学期,我们对全校7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发现:74.9%的学生认为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比较死板;95%的学生认为课堂情况是“教师讲,我们听”;80.2%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机械反复抄写的较多、作业量较重……

经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成因有:

一是教学方法失当。教师只注重教各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在教学中关注较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精神需求,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是作业观念落伍。教师没有真正把作业内化为一种教学设计,追求的是作业强化课堂教学的终结性实效,一味地让学生处于被动解答的地位。

教学事倍功半,学生不厌其烦。长此以往,教育赋予幸福人生终将是一句空话。减轻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落脚点一定是在课堂,而判断成效的依据则是作业。

于是,我们想重建一种与“双减”政策匹配的作业观,使作业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要上升为提升课程意义的载体,并拓展到使作业能够满足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我们提出的概念是“无作业本学习”,这不是指取消作业的学习,而是指将作业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用“课案”来取代课前、课堂与课后作业。

这也不是指取消作业本的学习,而是指设计各种变式作业来代替书面作业的学习。变“有形作业”为“无形作业”,变“硬作业”为“软作业”,变“纸质作业”为“网络作业”,变“书写作业”为“活动作业”,变“个体作业”为“合作作业”,变“被动性作业”为“主动性作业”,变“知本位作业”为“能本位作业”,变“定时作业”为“阶段作业”,变“教师批改作业”为“师生互批作业”。

优化作业设计,不能就作业谈作业,而要追根溯源,优化育人观念与课程理念。

学校专门出台了有关“五项管理”的《新中29条》,并组织大家学习领会。在此基础上,成立校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课堂改革和作业改革。还相继召开教师、教研组长、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不同主体参加的专题会议。

通过学习和宣传,全校上下逐渐形成崭新的作业观,普遍认同作业并非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作业改革不能仅限于从术的层面去改变一招一式,而应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去解读“双减”政策,深刻阐述课堂改革及作业改革的最终意义。

在2019年“智慧课堂”建设的基础上,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着重开展以“技术赋能,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分层作业”为要义的“3+3”智慧课堂研究。

这一模式的特征就是“三案(学案、教案、测案)一体”“三学递进”,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带着学习指导去阅读文本,带着阅读成果去分析问题,带着分析成果去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学生做作业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课前“预学作业”为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提供依据;“互议作业”通过“兵教兵”“师教兵”合作解决,增加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互助,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当堂作业”让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利于查漏补缺;“星级挑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我们要求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上注重“课内与课外”“动态与静态”的区分,明确作业不是为“育分”,而是为“育人”,想方设法从作业内容拓展和丰富作业形式上花心思动脑筋。

我们优化作业管理,重视作业的“牛鼻子”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题目,教师要先做;凡是学生要做的作业,教师一定要批改;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必须要订正;凡是学生订正还错的题目,教师必须当面辅导。

教师保证每晚有一节课由学生自主支配时间,严禁利用自修课、社团活动时间、艺术微型课集体上课。

我们还建立了作业备案制度,班级填写每日作业备案单,控制日常作业总量,每月开展学生作业负担调查与反馈,不允许作业与考试在课外野蛮生长。

首先,要求所有作业一律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不留传统作业,只有用来预学和精准辅导的个性化作业。这样就留给学生大把的时间自主安排各种学习活动。经过问卷调查,95%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减轻了,上课的心情也愉悦了。

有71%的学生认为,“无作业本学习”优化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质量;67%的学生认为“学习目的明确了”;83%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浓厚了”;还有58%的学生认为“学习行为改变了”。

“无作业本学习”实现了三大基本转变:课堂由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由师生单向对话转变为群体对话,学生由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学科平均分指标来看,虽然有些学科在开始实验时会有波动,但总体来看各科均有明显增长。这充分说明,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是完全可行的,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继续把研究实践下去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在反思,用“课案”代替作业本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旦“课案”设计达不到要求,甚至沦为作业本或测试卷的翻版,课堂教学将会重新走上老路。

因此,在“无作业本学习”中,教师的及时指导非常重要,否则学生学的知识未经归纳梳理,没有条理化与系统化,仍然会给学习造成负担。

“无作业本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渴望达到的境界。但大面积推进并实现这样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许多改革环节需要时间检验,要允许反复探索,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为营造这样的环境,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一定要统一,要善于给教师松绑,允许他们试错。同时,增强家校联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才能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

(作者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初级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