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浙江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一扫看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风采(合辑)

编者按:为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今年9月,省教育厅选树15名教师为首届浙江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前不久,记者分赴各地,用文字和镜头全方位全媒体展示这些思政课教师的风采,一起品读他们的思政育人故事。

鲁新民:煮字为药,付诸虔诚

从在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中崭露头角,到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一试身手,再到全国中学“时事课堂”比赛中精彩亮相……22年来,杭州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鲁新民的课堂越来越出彩,他也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鲁大师”。

身为特级教师,鲁新民始终坚持“课堂是主阵地”。他让每一堂课的40分钟“见效率”,在“真、透、生、活、广、新”上下功夫,寓价值观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把关键点和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里,让思政课的“理”真正入脑入心。鲁新民总能将枯燥的理论生活化地演绎出来,让学生从一个个小切口、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

为了把课上好,鲁新民不断从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养分。他不仅听其他思政课教师的课,还会去听体育课、音乐课。从体育项目动作分解中,学习如何拆分知识点,让学生学得更透彻;在音乐课上,学习如何赋予一些难记的知识点以韵律,让学生易诵、易记,了然于心。鲁新民对待课堂的虔诚态度,在潜移默化中被青年教师传承了下来。在青年教师心目中,鲁新民是杭高领军式、师长型的“大先生”。

学考、选考、竞争压力……高中生们站在一个个十字路口,需要适时的引导,而鲁新民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学生排忧解难,亲切、真诚,煮字为药,给学生带来春风化雨的影响。

高军玉:触动真心,温暖有效

从教30多年来,杭州市余杭区禹航实验学校教师高军玉既做过一线教师,又担任过班主任、校长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研员,还先后参与编写了浙教版《品德与生活》和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她一直深耕于思政教育前沿。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人与人的温暖。思政课只有触动了学生的真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爱听、真信、真行。而这,也要求我们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上温暖的课。”高军玉说。

当下,思政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嘴上会说,但内心却不信”。“不信就不会去做,思政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高军玉直言,思政课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课堂与他们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上真实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看得见、摸得着”。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是每个思政课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在高军玉看来,一堂有效的思政课应该包括课前的精心设计与准备,上课时师生的真情涌动和良好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生活延伸和行为抉择。

“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打造真实、温暖而有效的思政课堂,引导学生学会以道德的情怀、法治的思维,理性地、有情感地去处理身边的事情,从而过上幸福的人生。”高军玉说。

郑乐安:拨动心弦,放飞思维

从普通教师到教研组组长、教科室主任、副校长、区教研员再到设区市教研员,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郑乐安对“学为中心、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持续了25年,对区域教研策略的思考持续了12年。

郑乐安认为,思政课要做到入心入脑,关键在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弦,放飞学生思维的线,成就生命成长的质。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说真话、露真情,师生共情,一起成长;她布置的作业,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辩论赛、社会实践、诗朗诵、访谈等形式多样化呈现。

2011年走上教研员岗位后,郑乐安对一线教师倾囊相授,不仅将多年积累的素材包无私贡献出来,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指导他们磨课、备课、写论文,成就了一段段亦师亦友亦知己的佳话。

为加强团队建设,郑乐安成立鄞合工作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室全体成员参与录课,名优教师在线指导微课设计制作,累计推出线上课程217节,总访问量超过300万次;2021年时值建党百年,工作室推出“党史十讲”系列思政课,并录制了10期时政述评。今年9月,来到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后,郑乐安又组建甬恒研学社。

金银姬:教师当助手,学生做主角

在11月2日这堂特别的思政课上,师生身份来了个大转换:教师充当助手,学生则成了绝对的主角。

19年来,余姚市梦麟中学思政课教师金银姬始终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思政教育的“打开方式”。现在,她更多地在课堂上开展议题式教学,通过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议题,将学科内容与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相融合,给学生一个撬动思维的支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不断丰富、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中,培育核心素养。

近年来,金银姬所参与的课题获省市级二等奖以上6项。她主持的思政课题《指向政治认同的高中思政“议题式”学习实践探索》,已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在金银姬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需要被“看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尤其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她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思政教研组组长;是多次参与省市级论坛、讲座、党课、微课,“学习强国”百姓讲堂的宣讲团成员;是宁波市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导师……但她说,自己感到最感幸福的,就是做一名纯粹的思政课教师,成为学生的摆渡人。

周 岚:坚守底色,打造特色

从教29年来,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周岚始终坚守中职思政课堂。“中职思政课堂强调‘职教’特色。在中职学校,每一堂思政课都可以上得不一样。”周岚说,因为学生的专业不一样,所对应的行业不一样,学生的学情也千差万别。“作为中职思政课教师,要及时转换对自身的定位。教师首先应摸清每个专业所对接产业的特色特点、就业趋势及发展前景,保持好奇心,做到持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周岚目前任教的4个班级中,位于鹿城校区的两个班级是三年制中职班。2020年起,国家逐步停止和取消中等学历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增设了幼儿保育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专业的变化,让一些学生、家长难以接受,学生也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周岚不断激励学生,帮他们增强对职业的自信。

为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周岚孜孜以求,一直在改进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周岚中职德育名师工作室,先后研制10门思政微课程和1门网络同步课程,成为浙江省中职德育课改的领头羊。工作室统筹整合优质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中职德育经验,在全国享有盛誉。截至目前,工作室共集成资源数近1.5万个,名师课堂数近万个,访问量总计160万余人次。

林雪微:一堂好课要处理好三个不等式

自1991年大学毕业至今,从乐清市翁垟第一中学到乐成实验中学,再到城南中学,林雪微在思政课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1年。31年来,林雪微上过的思政课不计其数,而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温州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上的那堂课。

为了上好这堂课,她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反复磨课。在这个过程中,林雪微悟出了一堂好课必须处理好三个不等式:学生喜欢的课不等于好课,学生动情的课不等于好课,好的教学设计不等于好课。

今年8月起,林雪微担任乐清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但跳出课堂和学校,林雪微更感到建设思政学科专业队伍的重要性。面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面对更多年轻的思政课教师,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师,她将31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

思政课不能流于形式,材料展现、问题互动、活动安排、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都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生成,以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来引人入胜,让学生有话可说、感悟有所提升,才能达到直抵心灵、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林雪微31年来的坚持,也是她对所有思政课教师的寄语。

顾海林:像做工程一样做教育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顾海林,任教中职思政课18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自2011年担任全国首届新疆中职班班主任以来,他不仅平时像父亲一样照顾新疆学生,为生病的学生垫付医药费,每逢长假还护送学生坐火车回新疆,行程5000公里以上,已经往返走了27趟。

注重育人的同时,他把思政课上得“有知有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学与研究的核心目标。在导入环节,顾海林会给学生讲最近发生的国际时事、国家大事,以及社会上的好故事、好声音,学生们特别喜欢听。后来,这一部分的授课渐渐演变为“时政速递”10分钟微课。

中职生学习思政课的哲学板块时感觉抽象、深奥、吃力,顾海林将生活常识、诗词元素等引入课堂,让中职生理解、吸收,同时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把枯燥的哲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顾海林始终认为:“思政课只是一个‘小课堂’,社会才是‘大课堂’。校园处处都有思政课,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思政课教师。”

顾海林的思政课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职组课件一等奖等奖项。

陆志龙: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谈及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品质,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陆志龙说:“持正气,有底气,接地气。”而这,也是他一直在践行的做法。

陆志龙认为,思政课教师要用一身正气去影响感染学生。近10年来,他以省、市、县三级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带领工作室成员行走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路上。如今,工作室共有350多名教师,他们在各自区域里发挥着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

从教35年,陆志龙从未离开过讲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陆志龙非常认同这句话。从2008年起,他一直担任兼职教研员,在教与研的不断碰撞中,提出多学科渗透教学理论。围绕课题研究,陆志龙在课堂上增设了专题讨论、情景模拟、调查研究等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做中生成各种体验,在体验中内化信念、外化行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