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技能人才培养 建设技能型社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 晓

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进一步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部署。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更是专门提到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技能人才的发展。当前,伴随着全社会不断高质量推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将会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要全面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全面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完善以职业技能培训法规为支撑的体制机制,全面建成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为重点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行发展、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做好区域统筹工作,优化公共培训资源供给。一是加大对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依托职业院校、企业等单位面向社会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公共实训基地的布局密度,实现“一区县一基地”的布局,方便受训者更为灵活地安排参训时间。二是加强对公共培训项目的供给。一方面要面向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成员、退伍军人等低技能人群提供公共技能托底项目,联合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社区等单位开展简单的生产技能培训,同时也可以给予自我雇佣式的创业培训;另一方面要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工人需求短板领域提供专项技能培训项目。三是优化公共实训基地服务。扩大公共实训基地对外开放程度,公共实训基地主要提供企业和培训机构无力开展的高新技能实训项目。完善政府对公共实训基地的维护建设工作,对于培训成效好、社会开放度高的公共实训基地,给予培训设备维护、更新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引领先进技能培训。培育并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率先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活动。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工培训。建立一批技能服务站,面向区域产业工人提供区域产业、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形成一区一特色技能服务的培训格局。加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力度,鼓励企业以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培养对象,施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徒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完善学徒权益保护办法,落实学徒期间的薪酬待遇、政府补贴。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设立一批产业大学,短期内实现社会人群技能升级迭代。推动“高精尖缺”重点领域技能人才培训,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培育重点产业紧缺技能人才。

重塑职业教育职能,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我国正在实现从学历社会向技能型社会的转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受众群体从技能谋生转向技能致富,从就业托底到充分高质量就业,从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到资源全民优质共享。这就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定位,形成“全生命周期、全技能贯通、全领域覆盖、全社会认可”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变过去托底教育的不良形象和定位,迈向建设“高作为、高层次、高位移、高质量、高认可”职业教育的新征程。优化职业学校体系层次结构,加大高水平职业学校、专业(群)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适当扩大专业学位招收职业本科教育学生的比例。提高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推进技工院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扶持一批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文化的技工院校。

精准开展专项培训,丰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数智工匠”专项培训。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制定重点转型工种、需求工种培训目录,以政策购买技能培训的形式开展专项需求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补贴比重根据工种差异可以适当提升。完善企业职工订单培训的供需匹配机制,依托各级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订单培训需求目录,鼓励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揭榜挂帅”提供高质量培训。全方位面向产业工人开展数字素养提升,依托线上教育平台,加强对数字技术工作场景、过程与应用、创建和连接等方面的数字素养培养。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强化“弱困稀特”重点人群技能提升,建设城乡三级全覆盖的“技能服务站”,构建村村“一站、一平台、一技能”的公共服务体系。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健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