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科室主任的基本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科室主任的素养,对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提升不可小觑。

□衢州学院 吴锡标

教育科研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于教科研对教育事业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就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水平与教科室主任素养紧密相关,教科室主任只有明确角色定位、提高站位、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有组织地开展工作。

一、明确角色定位

一名称职的教科室主任,首先要明确角色定位。一是从研究者转为管理者。研究者是教科研工作的具体实践者,而主任的角色是管理者,职责则更多。因此,要及时把重点由从事具体教科研工作转变为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其目标要从个人的“一枝独秀”转变为学校的“万紫千红”。二是从“二传手”转为组织者。教科室主任要有鲜明的组织意识和组织行为,既要对上级管理部门的导向、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谁能解决、怎样才能有效解决等方面一清二楚,又要将这些内容贯穿教科研工作全过程、全领域,组织动员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组织者的作用。三是从服务领导转为服务教师。教科室服务对象应是全体教师。主任要以服务广大教师为重要职责,充分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二、提高工作站位

教科研要做到既有作为又有地位,教科室主任就要提高工作站位,突出针对性、实效性、推广性。一是精准把握本质。《意见》阐明了教科研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从这一高度把握工作本质,才能保证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二是突出成果导向。一方面,就本质而言,教科研工作不仅是服务评职评优评先,还在于直面现实问题,特别是通过真问题的有效解决,积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进步和学校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就成果形态而言,要改变以论文、著作等单一方式认定成果形态、以数量论英雄的简单做法,树立全方位意识。事实上,教科研成果是多形态的,除论文、著作,还包括调研报告、专利、教学案例等。真正管用的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成果。三是积极发挥教科室的谋划作用。要立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从学校到教研组到课题组直到个人等层面,作出整体性、全局性谋划,思考如何打造学校教科研特色与品牌,精心谋划实施主打(龙头)与支撑性子课题(大课题与小课题)、长远课题和近期课题的布局,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由自由离散的零打碎敲转变为系统谋划的集群效应,提升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三、提升管理水平

教科研工作要真正出成果、增实效、提水平、上层次,就必须提升管理水平。教科室主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开阔视野。要主动关注教育发展改革的前沿性、动向性问题,以及本地区、本校教育教学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善于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中把握学校所处的地位、拥有的资源优势,找准符合学校实际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有效组织力量予以重点突破,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从而彰显优势。二是把握政策。要认真学习、精准把握教育发展改革政策精神,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科研管理者,让各级教科研政策在学校得到及时转化和落地,善于发挥政策的牵引和激励作用,以机制体制创新引领学校教科研工作适应新形势要求、彰显新时代活力。三是营造氛围。要把整体营造教科研氛围与重点培养教科研骨干相结合、专家引领示范与教师自我发展相结合、日常教研活动与专题学术沙龙相结合,通过构筑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形成团队作战的教科研工作合力,营造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浓郁氛围。四是强化服务。首先是强化全过程管理与服务。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课题申报轻研究过程管理、重课题立项轻成果质量等不良现象,改进从课题申请—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应用推广等各环节的每项工作,特别是强化研究过程中的跟踪检查、督促指导和管理服务,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积极协调、指导帮助、有效解决。其次是强化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课题结题不是终极目标,要在成果应用推广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改变课题一旦通过验收、所有工作宣告结束的不良倾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