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范学堂贵在“两教两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炳炎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很严重。如何唤醒父亲的家庭教育意识,已是刻不容缓的课题。而且通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已经具备了让父亲“回家”的现实基础。

因此,我校着力开办父范学堂,以唤醒更多的父亲,让每位父亲努力为孩子作出榜样与示范。那么,父范教育到底应该“范”在哪呢?笔者认为,至少应体现在“身教、魂教、育心、育礼”四个方面。

父范贵在身教,孝德传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教育方式上,家教主要是身教,学校老师更多的是言教。

家是由许多关系组成的,说白了,家道就是关系之道。

传统文化的教学中,首先教的是孝道。那么,什么是“教”呢?从字源上,“教”这个字就与孝道有关。孝道学好了,再去学文化知识。

孝的前提是当父亲的要慈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不是愚忠、愚孝,而是父慈子孝,上行下效。

父范贵在魂教,敬畏纯洁

笔者认为,父亲在家庭里的作用,是作示范用的。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讲,父亲是男孩子心中的第一个榜样、第一个“神”、第一个偶像。

所以当父亲的,爱孩子的正确方式,就要在孩子面前,在家里面,表现得伟大、纯洁。

这一点对女孩子同样重要,因为女孩子这一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目中父亲的纯洁度。同时,智慧的母亲一定会在儿女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的优点,这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父范贵在育心,父慈子孝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还体现在教育态度上,家教更应该慈悲些。不是关于品格的事情,父母都应该慈悲对待。如果孩子说数学这次没考好,当母亲的可以说“让妈去考,妈也不见得考得好”;如果孩子因作业没做好被老师批评,当父亲的可以说“没事的,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但如果是孩子的品格出了问题,就必须及时批评,使其立马改正。

关键是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心与心的链接。感同身受,孩子才能从心上明白道理。同时,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当父亲的就应该做一些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有无欠妥的地方。

父范贵在育礼,完美人格

笔者认为,家教的主要内容是人格,教以成人的人道教育是父亲的主要责任。人格的教育,内容有3个字。

第一个字,学会“止”。简单地讲,就是停下来。“止”给孩子一生带来的是平安。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止”的素质。一个人能停下来是了不起的:有能力停下来,适量喝酒是可以的;有能力停下来,正当娱乐是可以的。现在好些成年人所犯的错误,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是错的,就是停不下来,但又会焦虑、担心,甚至成为祸的起源。

第二个字,学会“定”。“定”有两个含义:一是专注,二是接受。先说专注吧。专注才会接受,才会体验。我们专注吃饭的时候,才会尝出饭、菜的滋味;刷牙的时候专注刷牙,这样会更健康。

接受也叫平等心。没有平等心,路宽还是窄?我的答案是“窄”。因为你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然后路会越走越窄。当父亲的要有意识地提高孩子“接受”的这种能力。比如,小朋友不喜欢吃的菜也要吃一点,不喜欢穿的衣服也要适当地穿,不喜欢的人也要适度地交往。这肯定是强者。

第三个字是“福”。现在不少做父亲的,让孩子穿最好的,吃最好的,甚至对孩子说最好听的话,还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伺候他。被这样伺候了20年以后,孩子的精神气就没有了,也不爱劳动,以后干啥啥不成。

因此,做父亲的要有智慧,要帮助祖辈认识到,孙子(孙女)不是可爱的小宠物,一味地喂养、娇惯只会害了孩子。

智慧的祖辈应该怎么做?忍住自己做事的冲动,起床以后,“我的鞋呢?”如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叫,孩子会不会拿?会。“我渴了”,可不可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倒一杯水?可以的。

让孩子学会照顾祖辈、父母,最重要的是孩子能成长为独立、能干的人。这才是孩子一生都能够享受的福。

(作者为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