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主体”的班本课程创设策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昌幼儿园 梁芳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要以尊重幼儿的身体发展规律与幼儿兴趣为前提,帮助幼儿创设适宜幼儿生命健康与合适幼儿年龄发展的一切活动。”遵循此目标,教师要顺应幼儿的需要,拓展发展空间,用适合幼儿个性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本文结合“以幼儿为主体”的班本课程创设做相应的阐述。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班本课程建设策略起源

“以幼儿为主体”是《3~6岁儿童科学发展与指南》中课程定位的重要理念,它强调“幼儿是课程的主体,要充分关注幼儿个体的兴趣需要,支持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建设班本课程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适宜性,从幼儿的个体发展、认知水平、喜好、经验出发选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范围狭窄、不够生活化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幼儿想象、观察、思维与创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本身的需求与兴趣。而在“以幼儿为主体”的班本课程建设中,从幼儿的喜好与好奇心入手,注重每一个幼儿的个体需求,整合幼儿周边的各类生活资源,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每一项内容都是幼儿一日生活的拓展与延伸,注重幼儿的适宜性,培养了幼儿感知、认知、自控力、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诸多能力,真正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春天不仅是踏青游玩、赏花观景的好时节,也是茶叶丰收的季节。大班幼儿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喜爱,笔者将幼儿熟知的茶作为课程资源,纳入园本课程,让幼儿在真实的体验中发现、观察、动手操作,提升综合能力。

二、“以幼儿为主体”的班本课程建设策略

1.与生活结合的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利用周边环境与社区资源为幼儿创设课程内容。”以此为依据,教师在“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定位中,应根据儿童需求,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喜好的班本课程内容,在内容制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创设相应的课程。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感兴趣的学习中不断拓展自身经验,培养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班本课程建设中,笔者以“茶”为主题建设课程,原因在于幼儿园里有很多茶树,周边茶园也随处可见,幼儿对茶有一定的了解。在后期实践中,笔者带领幼儿观察茶叶,走进茶山,开展寻找茶食品、分享茶用途等一系列活动。笔者及时捕捉幼儿身边的事物,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让幼儿在前期探索与后期实践中知道身边处处是科学,激发了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探索欲望。

2.与游戏结合的班本课程建设

《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在设置课程结构时要将课程分为主题课程和领域课程;课程形式上要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教师要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育教学基本活动。”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发展,构建幼儿认知、记忆、想象与思维的基本活动,游戏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个性认知水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幼儿只有在能够感受到安全、舒适、温暖、平等、无拘束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进而主动探索与创新。另外,班本课程还可以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课程中自由发挥自己的价值,并在无形中引导幼儿的行为,如交往、探索、自主思索等,同时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升幼儿的综合水平。

例如在“茶”主题班本课程建设中,便是以摸寻探索、闻香识茶、你画我猜等一系列游戏,让幼儿感知茶的外形、颜色、名称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茶叶投放到幼儿的区角内,通过建构“茶叶大保健”科学区、“我知道的茶”益智区、“采茶舞”表演区、“奶茶铺”角色区等多个区域让幼儿知道茶的作用、起源、文化。

3.与领域整合的班本课程建设

《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启蒙性。在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相结合,遵循整合观念建立课程,进而发展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项技能。

在“茶”主题班本课程建设中,笔者设置了科学活动“茶叶的种类”“茶叶变变变”、语言活动“神农与茶叶”、社会活动“有用的茶”“好喝的茶”、音乐活动“采茶”,将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整合,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与自然结合的班本课程建设

幼儿天生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喜欢周围环境里的一切事物,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所以教师要多了解幼儿的行为,关注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感知性强和新鲜有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真正体会大自然的趣味性。《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周边的事物与现象,培养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交流探索。”因此,教师要将自然融入班本课程建设中,激发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发展探索能力。

在“茶”主题班本课程中,笔者带领幼儿去大自然采茶,感受茶农的辛苦。在动手操作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幼儿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使幼儿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体验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