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高质量教育体系 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这个问题这位记者朋友提得很好,我想借此机会补充一下。

    第一,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115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个百分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关注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极其重视。从7月2日的数据看,比同期就业率高出2—3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看到这1000多万20多岁有知识、有理想的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活力,为企业创新、研究带来极大的活力。对于大学生就业,要积极支持、创造条件,使得大学生有工作,特别是兜好底线,对家庭困难和生活中需要帮助的毕业生提供支持。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社会、教育部积极努力,保证为每个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至少3到5个岗位,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他们,我们叫作兜牢底线、激发活力和创造动力,对这些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要支持的。

    第二,教育教学和学科设置、结构也要不断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保证匹配度,又要适度超前。劳动力市场和大学生的人才供给,要实现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这对高等教育结构、区域教育调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学以成人,还要学以致用,同时社会发展还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第三,现代社会发展中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和10年前、5年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我听到有学生讲,他有很多的学业和职业选择,不一定回到家乡,可能到外面闯几年,有的想法家里未必完全支持,他觉得可以选择灵活就业,还有其他的方式,他觉得可以再看看,手里拿到几个Offer,再等等。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提倡积极的就业观念,通过实践、通过就业来理解社会、奉献青春、创造价值。我们特别感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很多企业看到了人才发展对于企业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与教育系统同题共答,推动社会更好发展,为人的全面能力提升作出贡献。

    确保如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红星新闻记者: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是党的二十大的明确部署。教育部将如何推动实现这个目标?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义务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各方面都非常关心。2021年,全国所有县区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规划目标,到2035年全国绝大多数县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装备、学校班额等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

    第二,抬高底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三,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有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比如将到农村学校任教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和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数字赋能,推进资源共享智慧化。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平台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五,促进公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资助帮扶制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围绕以上五个重点,进一步健全了政策保障体系。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这些任务落地见效,积极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确保到2035年如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获得了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奖。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很高兴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2月我们主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大会。在会上我也向世界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就“数字变革和教育未来”谈了中国的思考和实践。在过去10年的基础上,去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通过典型应用、服务至上,为社会提供简洁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教育平台,我们提出工作的基本方式是“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用英文说就是Connection、Content、Cooperation,通过合作来加强中国教育资源的优势聚合,通过国内外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合作,来共同推进我们教育数字化、教育现代化,所以这“3C”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期望在过去基础上把中国优质资源、数字资源和我们的智慧有效集成起来,一句形象的话就是“把珍珠串成项链”,放大它的价值,传播它的能量,更好地服务支撑教育的发展。

    平台上线一年来,大概有两亿多青少年在网上学习,特别是对边远山区和农村,可以享受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优质的教育资源。刚才自成司长介绍情况时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我们的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过去做不了的事情做好了,得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均衡。这个平台上线一年来,访问量超过了260亿次,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在教育数字化和现代化的实践中予以了充分肯定,我们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5·29”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并强调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在实践中,我们持续提升相关工作,比如慕课西部行计划,面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了19万门以上的慕课和定制化课程,这对西部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持。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达到446万门次以上,学生参与学习4.95亿次。举个例子,6月底我们在武汉召开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的时候,我们看到清华大学讲电路系统这门课,可以连接北京、武汉、贵州的学校,这门公共基础课,大家可以同上一堂课、同时提问,共同来解答,这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大家常说“孔雀东南飞”,我们在推动服务中西部教育当中,特别是在过去10年和近5年加大力度,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一个特有的“气候”,就是“孔雀西北飞”。在东部、北京的大学去西部支持当地建设,不仅当校长、做教授,还和科研人员一起在中西部高等教育中共同努力,形成团队、形成研究力量,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才发展。同时我们在职业院校当中也有对口帮扶,在这些方面我们还会加大力度来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提升。当然也看到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更好地服务全社会有其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使它成为我们提供优质资源服务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中心、教育公共服务的汇聚中心和数字资源的管理和评估中心。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平台和把资源变成数字,更重要的是它会撬动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地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服务学校的管理和治理能力提升,也服务在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当中我们研究能力的提升。

    第二,强化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当前很多人谈人工智能对教育有什么影响,从数字化、智能化开始,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模型、没有结合垂直领域的有效应用,对教育提升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就需要有新的思考。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强化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更好地推动优质资源均衡,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能力提升。同时,利用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提升教师能力。去年和今年在寒暑假提供教师在网上开展数字化学习,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和学生的培养。这方面工作中,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以来,我们利用数字教育赋能乡村教育试点,更好地组织和配置资源,我们组织4所高校近百名志愿者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面向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1600多名学生开展数字支教试验。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数字素养和技术知识能力以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次试验中,我们通过“信息技术”“艺术”这两个门类共190课时提供数字支持经验和体验。这方面不均衡不协调是存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更好的覆盖,提升能力的机会就大大提高了,我们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