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单一标准衡量成功就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鹏飞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新闻回放

    据《羊城晚报》报道,大城市求职难,毕业生涌向二、三线城市寻找机会,试图在目前“错位的就业市场”寻找“错位机遇”,即暂时放弃北上广,前往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型企业发展。

    主持人语

    曾几何时,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到一线城市就业是当仁不让的首选。然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却主动去二、三线城市寻找发展机会。这种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应该如何看待?三名大学生的评论作品提供了不同的分析视角,也许对大学生就业有新的启发。

    青年说 

    过去,如果顺利留在一线城市可能被视为就业比较成功。但如今一些大学毕业生前往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型企业发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可能也是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成功。

    大学生就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背后是对人才市场结构需求的理性考量。事实上,无论是选择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去二、三线城市,大学生就业的目标首先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适合?很多因素需要考虑,比如通勤成本、薪资水平、工作环境,以及发展空间。否则,无论志向如何远大,没有施展空间,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一线城市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激烈的竞争环境、快速的工作节奏、较高的生活成本、远离亲人的孤独感……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可能有其特别的优势,可以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生活、发展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之间交通便利,差距也将逐渐缩小。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与其固守一线城市,做一份并不太喜欢的工作,不如把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看看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更多关注工作本身的价值感。充分认识外部环境,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向,尽可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就是好的、成功的就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