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变化,激发内在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言 宏

以往暑期是教师集中充电的时间。受到疫情影响,今年教师培训有了新变化,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带来教师自身成长的改变。确实,不管培训形式和内容如何变,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内在力量,提升职业素养,以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

变化之一:省级培训变少,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增多

“疫情下面向全省的教师培训项目全部取消,省级教师培训总量大幅减少,培训以校本培训和区县培训为主,线上培训增多。”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汤剑文告诉记者,他们组织的培训以线上直播和线下集中培训的混合式培训为主,是注重学员参与的实战型培训,包括专家讲座、任务布置、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团队代表展示PK、专家组织交流并点评等环节。

线上培训,可以更多参与交流,也是教师们喜欢的。暑期,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教师张宏参加了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组织的一次培训。往年这个时候教师们可以前往芬兰的学校实地考察,今年由于疫情影响采用了视频连线的方式。“能和芬兰的专家直接互动、交流答疑,我们很喜欢。当然相较于实地考察,视频连线更多地偏向于讲座介绍,涉及实际操作的有些内容,如果亲历课堂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会让我们印象更深刻一些。”

为了让教师们更有所得,很多教育工作者自发组织起一些直播活动。“语文缘”直播系列讲座由“杭州语文课代表”微信公众号编辑部发起,至今已举行17期。系列讲座由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金瑞奇领衔与把关,由杭州市艮山中学原校长、下城区专职督学朱林春总策划。其由最初的公众号编辑技术、学校通讯新闻写作等内容,现已演变为关于教学设计、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等大语文概念内容。讲座均为纯公益活动。每期讲座结束后,讲座报道在凤凰新闻浙江教育频道和新浪博客推送。“打破壁垒,巧妙借力,合作多赢。借助行政力量、贯以民间智慧、打通学科界限,兼容并蓄,大胆试错,无数惊喜就会呈现。”朱林春说。

变化之二:培训内容拓展,针对性加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学校如何提升品牌形象,让教师人人争做学校代言人,唱响学校好声音?”开学前夕,德清县实验学校邀请新闻媒体专家为全校教师作《新媒体背景下新闻策划与传播》主题讲座,提升教师的新闻意识,传播身边的鲜活事例,打造学校品牌。“这样的培训,不但能让教师掌握新的技能,更是在新媒体发展形势下对学校传统宣传的一种变革。”德清县实验学校教师陆玲玲告诉记者。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则请来浙江瑞大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律师杨建崇给全体教职工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点解读了和大家息息相关的见义勇为免责、小区共有场所收入、禁止放高利贷、保护个人信息、界定夫妻债务、校园法律保护等多个问题。在座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让自己对民法典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培训切中了自己的需求,很是喜欢。

杭州发现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春燕认为,目前培训的内容更加生活化,关注教师的居家生活,关注学生的线上学习和健康状况,而培训设计也更多元。杭州市教育科学院特级教师周文涌认为,从“学习金字塔”理论角度看,当前的教师培训90%是无效或低效的。那些抱着“完成任务、行政要求、逃避工作、休闲玩乐”等各种不同目的来参加培训的教师,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学分。他认为,要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应该向优秀的企业培训方式学习,“项目任务、团队合作、学习岛、分布式学习、模拟挑战”等实战型培训方式效果远远在讲授型之上。

变化之三:从重形式到更关注教师内在成长

“培训5天,听了9场专家报告。专家们讲的和实际教育教学关系不大,我们脑子都听木了。”一个刚参加完师德培训的教师向记者吐槽。记者做了一些调研,发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还存在,但在慢慢变少,基于教师需求的培训渐渐占了主导地位。

8月23日,杭州市长寿桥小学的教师培训如期而至,培训以“坚守、转型、蝶变”为主题。围绕该主题,先由7名优秀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是专家点评及同主题的演讲。“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永不停歇的工作热情,用自己的温暖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发自心底的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成长的营养。培训就是要激发这样的内驱力。”校长金颖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常常在意专家讲座,被专家带着跑。现在我们更关注激发教师的内在力量,让专家为我们服务。”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坏情绪最小化,以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去享受每一天!”安吉县第七小学教师王晓华近日参加学校培训,听了心理健康专家的讲座以后很有感触。一直以来,教师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工作琐事和烦恼。坏情绪影响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更影响了每天和教师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心理专家的讲座让教师受益颇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