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来越难教”的持续抵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桐庐县城关初级中学 魏燕芬

近年来,语文教学呈现出各种价值取向。教师有时立足核心素养,有时立足应试能力,有时只为课题立项研究。整体学情也不容乐观,由于优秀生源日益流失,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教师需要比过去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并且结果不一定合乎预期。

许多教师以前眼睛只盯着优秀学生,直到近些年客观形势变化,才更加关注弱势学生。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造成他们行为习惯不良,学习基础也较差,难以参与诵读、演讲、写作及综合性学习活动。同行们时常会情绪低落,但也会互相勉励,因为转化问题生、学困生更有挑战性,也更需要假以时日,真正践行“关注每一个、关心每一个、关爱每一个”的校训。

课堂上,我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次学习李贺《雁门太守行》,读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有爱刷存在感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去送死。”

我顺势反问:“真的是去送死吗?”

学生们经过思索仍不知如何回答。我带领学生回顾前三联的诗句,诗人用浓重的色彩描绘战争的悲壮;结合讲解尾联引用的典故,以及对环境的渲染和铺垫,学生大致能够理解诗歌主旨,但呈现出一种无法准确表达的痛苦。

我问学生:“是送死,还是厮杀、战斗、拼搏,抑或是浴血奋战、背水一战、冲锋陷阵?”学生这才完全领悟:不同的用词表现的是不同的思想情感,这首诗表现的是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由此可见,课堂上一位学生的言语错误自有它的价值,教师可以借此纠正许多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偏差。

除了语文课堂,校园生活也是师生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主阵地。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比如写作教学,我着力启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的体验,表达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习作在班级交流中得到广泛认可;有的在读书征文中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敞开心扉,爱上了写作,也爱上了语文

这种教学探索让我坚信,要尽可能地引领学生在读书之余,发现生活,认识自我,真切体会到生命的成长,并通过写作将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字,进一步推动反思,形成新的感悟。我还特别关注那些问题学生,常常和他们对生活体验进行细致的交流,潜移默化地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探索的旅程中,教师会遇到形形色色、有待塑造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家庭,性情各异,兴趣迥异,基础参差不齐,但都具备成才的潜能。“越来越难教”不是教育教学的顽疾,而是一次对全体教师的考验。主动出击,持续抵抗,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