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教研转型的策略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沈汉真

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助推教师发展、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然而,观察现实中的教研工作,存在重业务管理、教学指导、承办活动等问题。随着育人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对课堂理念、教师素养、学教方式等均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教研部门作为教学业务指导部门,只有转变职责定位、改变服务方式,才能更好地研究教学,助推教育优质发展。秀洲区为更好提升教研品质,以主动改革的勇气扎实推进教研转型。

一、教研定位转型:变重业务管理为强学术服务

对教师的业务管理是教研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秀洲区教研部门围绕着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等内容以扎实的管理促进质量提升,深化课程改革,驱动教师成长,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坚持多年的教学常规考核、教学质量评价、骨干团队组建等工作中,教研员承担了管理者的角色,但这一角色专业性不鲜明,很难凸显教研工作特点。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教研员开始从“业务管理”角色,转变为强“学术服务”角色。

“学术服务”首先强调服务,需要教研员激活工作热情,满怀真情地投入工作,真心诚意地为教师成长着想。同时,强调教研员的服务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专业形式的服务,具有鲜明的学术色彩。其核心要义是,教研员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不可替代、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以更专业地成就教师成长。强调“学术服务”的职责定位,教研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思考、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唯有如此,教研员才能更自信、从容地面对教师,更好地为教师提供学术服务。

二、教研重点转型:变重学科指导为强课程引领

对教师的学科教学指导,一直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教研员的重要职责。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往往是教研员走进教师课堂,倾听具体教学,认真记录教学过程,课后再和教师一起分析教学环节的科学性、有效性,并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这样的指导方式,本质上是对如何上好具体教学内容的指导,是对教学方法的指导。

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意识。这需要教研员主动转变工作重点,在重视学科具体教学方法指导的同时,也要突出以对教师提升课程素养的引领。所谓“课程素养”引领,即:要引领教师思考“在目标上,为什么要让学生学这个内容;在内容上,有什么更好的材料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在实施上,采用何种方法会更有效果”等问题。站在课程角度引领教师教学,站位更高,理念更新,专业更强,对教师要求当然也更高。

三、教研方式转型:变重常规工作为强创意设计

教研方式,即开展教学研究的形式,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会将直接影响教研效果。近年来主要开展的教研方式创新较欠缺,多以竞赛评比、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呈现,内容较为丰富,但形式偏传统。反思这些活动形式,教研员承当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在活动中把时间、地点、人员落实、协调好,再从学科角度来分析、指导……活动成了教研员或极少数人的“独角戏”,多数教师参与不深入。对多数教师而言,整个教研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因此,教研员既要重视活动组织,更要重视对活动的创意设计,应紧紧围绕促进更多教师更好成长的目标,精心策划、设计一些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新颖有趣、耳目一新的活动,有力地吸引教师。比如,秀洲区精心策划“问题式教研”,教研员在活动现场收集来自教师教学中的一两个问题,再让与会教师发表观点,博采众长,帮助有问题的教师解决困惑。

教研方式的转型,要求教研员从活动组织者转变为活动策划者,从专家视角输出观点转为根据教师需求解决问题,从向教师单向传授转为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通过教研员对活动的精心策划,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教师又好又快成长。

四、教研规划转型:变重零散主题为强项目实施

一段时间来,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秀洲区教研部门围绕着一些具体目标,认真规划了系列活动,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围绕着教学研究工作开展了落实教学常规检查、注重课堂实践指导、推进校本研修和课程建设等具体工作。但认真分析、反思这些工作内容,会发现这些工作聚焦性不够,对某一领域钻研深度不足。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聚焦到具体教研项目当中,缺乏在具体项目引领下开展工作,因而没有形成系统性,影响了区域教研品牌创建,致使区域缺乏有影响力的教研项目。

要加强教研深度,提升区域教研的影响力,应基于这些零散主题,根据现实基础,花更大精力谋划教研项目,让一些零散主题能聚焦在教研项目中,并努力以项目化实施,来推动各项教研工作深入开展。在项目驱动下,才能更好促进区域教研工作形成系列性、富有生动性、体现成果性。当然,项目确定不是一蹴而就、随意而为的,而是需要对区域教研中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基于现实基础整合相关主题内容进行确定。

五、教研目标转型:变重完成结果为强过程经历

教研目标是设计某一教研活动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纵观现实中开展的教研活动,其计划性一般都较强,对于“在什么时间点需完成什么内容”均有较完整的活动方案。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往往以“完成了某项活动”为目标,而对如何让教师在活动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入参与,在策划中考虑不够。

教研活动,只有广大教师都进行思考、深入参与才更富有意义,价值才能进一步凸显,才能促进更多教师在活动中成长。教研活动开展中,不应以组织了多少活动、开展了多少工作为目的,而应当以在活动中增加教师有效参与度为目标。要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尽可能让教师多发表主张、展示观点,让教师进入思考状态,让他们在活动的有效参与中,理念得以更新,素养得以提升,专业得以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