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与大学之“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要践行这一论断,对于大学而言,就是要为国家、民族、社会发展进步服务。

    大学之“大”,大在“学”上

    在大学,“学”无处不在,学堂、学时、学年、学分、学位……大学实际上就是围绕“学”字,建构体系,营造环境。大学的一切,都离不开“学”字。

    大学之大,大在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睿智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著书立说、潜心学术,用各种渠道传播科学信仰、弘扬优秀文化、启迪美好心灵、讲授知识技能。师资队伍既是大学的战略性资源和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点。

    大学之大,大在学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学术的高地,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象征。在新发展阶段,大学要实现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必须在精准把握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完善学校学术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内部治理改革。

    大学之大,大在学科。大学具有学术、文化和教育等属性,学术性集中体现在对高深知识的探究和追求上,文化性体现在对知识的保存、传承和发展方面,教育性则体现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上,这些要素合起来就构成了大学的基本细胞——学科。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办大学就是办学科。

    大学之大,大在学子。学生是学校存在的最根本缘由,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本为本”,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之大,大在学风。学风是学校治学之风、教学之风以及学习之风的总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大学的学风建设就是要让学生实现从“学好”向“好学”的转变,用优良的学风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精神,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大学之“学”,学以致“大”

    大学何以成其大,主要是通过大学之“学”致其之“大”。

    开拓大视野,勇担使命。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身处这种特殊的历史时刻,大学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使各项事业的后继者更优更强,成为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促进人类文明的人。这是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贡献,也是大学的至高荣誉。

    开阔大胸怀,培养大格局。胸襟壮阔,虚怀若谷,尊贤容众,包容彼此之不同,欣赏个性多样之精彩,是大学最需要彰显的特质。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高校,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好平台,广大师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必须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展现重大作为。

    培育大情怀,塑造理想人格。大学教育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灵、美好的品格等都是大学的培养目标。大学的学者和学子在处理人生态度、公私利害、行为风尚等问题时,应当自觉将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新的赶考路上,大学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前,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思想认识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动能和效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