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边远县域职教发展的“孤岛”困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携手打造职教共同体建设中,“一院二校七中心”有着一致的目标,也有着各自的职责使命。

    例如,红枣工程中心瞄准解决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脱节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创业,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若羌红枣优势,聚焦红枣精深加工,提高红枣产业附加值。

    教师发展中心则负责建立教师库,实行现代学徒制,更好地服务学生,使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提高学生就业率。若羌现代产业学院、援疆分院、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企业工程师等师资资源实行共用共享,50%的专业(实践)课由企业老师教授。同时,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开展学校与企业互动,教学与生产融合工作,将产业工厂车间变成“一院两校”及援疆分院的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

    2023年9月,若羌现代产业学院三个专业的首批学生将入驻企业开展现场工程师学徒制培养。

    简小东介绍,除了订单班之外,若羌现代产业学院还采用现场工程师学徒制培养模式。“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学生以学徒、学生和员工三重身份在企业学习,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担任班主任,聘请企业符合条件的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师傅,学生每周4天在岗位上学习,1天学习理论。学生在岗位上学习的时候,教师则在企业跟岗培训。

    热依木江·克里木说,除了在教育资源上给予支持外,若羌县政府还将出台优惠政策,为录取到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若羌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生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给予每生每年3300元学费补贴,每生每年800—1000元住宿费补贴,每生每年500元教材费补贴。同时,在若羌现代产业学院订单班就读的学生,从到校之日起至毕业,若羌县人民政府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贴,每生每年1000元交通补贴。

    这些优惠政策将显著增加若羌现代产业学院对学生的吸引力。

    简小东说:“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一院两校七中心’,学院和若羌县构建起若羌县域现代职教体系新模式,也是把若羌县这块职教‘洼地’变为职教‘高地’的具体举措。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打造出构建县域现代职教体系新模式的‘巴音郭楞样板’。”

    【记者手记】

    寻找县域职教发展新路径

    众所周知,受人口以及产业和企业体量影响,县域职业教育很难形成完整体系。然而,近年来,随着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县域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仅有中职校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和若羌县正是看到了问题所在,虽然相距450公里,但双方都有强烈愿望就构建县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进行探索,通过高职院校与当地县委、县政府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把职教资源“空降”到边远县域,重新构建中高职以及产教融合职教体系,带动县域职教发展,从而为当地产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每个县都办一所高职院校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建立起中高职融通的职教体系呢?通过县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将高职院校、县域的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再通过现代产业学院这个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把职教资源集中整合,充分发挥出各方资源优势,从而补足人才培养短板,形成融通体系。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面,若羌县委、县政府不仅表现出积极态度和热情,而且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前来建设若羌现代产业学院,充分体现了该县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该县坚持解放思想、破除壁垒、聚焦聚力若羌县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体现了若羌县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职业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仅靠一县之力,或者县域内的资源培养人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借助高职院校这个“外力”,促进当地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若羌县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无疑是一次有益探索。面对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若羌县职业教育这个“孤岛”与外面建立起了紧密联系,这个职教“洼地”也在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带动下,迈向职教“高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