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演教递进 课训赛融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7-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打造经典诵读教育共同体,积聚指导力量

    (一)多举措支持,激发育人动力

    校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是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孵化器。一是落实国家诵读政策。学校履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职责,强化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依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经典诵读教育工作机制,达成了经典诵读教育共识。二是融入人才培养全程。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诵读教育的目标、要求和规格,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将经典诵读训练纳入从教技能,在师范生培养中广泛推行中华经典诵读训练。三是打造经典诵读校园。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将校园文化与经典诵读相结合,打造高师校内经典诵读环境圈。如设置朗读场所,制作宣传经典的横幅,设立校园经典诵读日,定期举办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汉字文化节、诗歌节、读书会及经典诵唱演等形式多样的经典传承活动。

    (二)多专业协同,增添育人活力

    中文与音乐、教育等专业凝聚共识、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专业师资优势和学科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培养师范生经典诵读能力,组建跨专业经典诵读教育共同体。中文专业教师重在培养师范生对经典的解读能力、诵读能力;音乐专业教师重在培养师范生对经典的演绎能力;教育专业教师重在培养师范生对经典的教学能力。教师团队以国家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引领,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为载体,开展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共同建设了“朗诵艺术”等3门资源共享课。

    (三)多单位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为了增强育人力量,畅通诵读育人链条,融通诵读育人空间,团队致力于经典诵读教育共同体打造,与桂林市普通话推广学会、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及桂林市知名小学等,通过“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合作机制,组建跨单位经典诵读教育共同体,开展优势互补的诵读教育协同教研,建设共建共享的诵读教学资源,共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经典润乡土”),有力推进了经典诵读教育相衔接、相贯通,形成了协同创新的合作范式,促进了教师经典诵读教学能力,增添了大中小学经典诵读育人活力。

    (四)多途径培训,提升育人能力

    重视经典诵读教育师资队伍的内培外引,一方面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5人次参加文化部门授权举办的朗诵艺术师资考级培训,获得朗诵艺术考级高级教师资格。另一方面通过连续8年承办广西中小学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请全国知名诵读专家“走进来”,通过教(举办专题讲座)与学(聆听专家讨论),提升教学团队经典诵读教育能力。此外,团队成员还通过参与港澳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全国同行交流,从而提升经典诵读教育教学能力。

构建“诵·演·教”培养体系,畅通育人链条

    (一)立足“求知”,培育师范生经典“诵”的素养

    经典诵读是深层次的阅读,不仅需要有标准的普通话素养,也需要有文本解读素养。一是构建两级课程体系,开设诵读基础模块课程和诵读提升模块课程,实施师范生“全测办法”,扎实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确保师范生诵读语音标准。二是重视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改革教学方式,以经典诗文为范本,引导师范生多层次、多角度、多内容解读文本,构建文学接受场域,实现接受的视域融合,提升师范生文本解读能力,夯实“诵”的素养。

    (二)立足“求美”,提升师范生经典“演”的能力

    “演”就是由师范生通过诵演、吟唱、表演等喜闻乐见并具有广泛参与性的形式,把经典诗文的精神内蕴和美学特质直观、动态地展现、演绎出来。一是凝聚艺术特色。秉承学校“艺术兴学”传统,开设音乐表演类选修课程,实施艺术适切培养,指导师范生对经典文本进行活态演绎。二是发挥师范优势。利用第二课堂主战场,依托学生社团,统摄音乐、舞蹈以及传统曲艺等艺术形式,举办中华经典诵唱演活动,满足师范生对经典诗文创造性转化的审美需求,实现诵读知识与诵读演绎的有效融合。

    (三)立足“求传”,强化师范生经典“教”的本领

    组织师范生到小学传播与推广经典诗文,提升师范生传播经典之美的能力。一是立足教育实习,强化诵读教学体验。以教育实习、见习和文艺活动的方式,组织师范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师范生经典“教”的本领。二是致力研学旅行,利用小学课后服务契机,与小学合作开发诵读研学旅行项目,强化“教”的本领,将大学与小学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效衔接起来,形成协同传承态势,全面提升师范经典诵读传承育人能力。

创设“课·训·赛”融通机制,优化育人方式

    (一)遵循递进原则,深化纵向课程教学

    学校遵循递进式原则,从“基础—拓展—升华”三个层面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一是在基础层面,一方面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夯实师范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师范生文本解读能力,完成课程思政的育人使命;另一方面利用普通话课程教学,指导师范生进行语言正音训练和口语朗读训练,奠定诵读发音基础。二是在拓展层面,开设朗诵艺术、演讲与口才、教师口语等课程,指导师范生进行停顿、语速、重音、句调等诵读基本功训练,奠定诵读表达基础,实现由表达基础上升到专业拓展。三是在升华层面,一方面是发挥艺术师资优势,开设表演类选修课程,指导师范生进行仪表、神态和舞美等训练,完成对经典的诵读演绎;另一方面,师范生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自主训练实现自我升华。

    (二)利用第二课堂,拓宽横向训练途径

    课程联动是寻找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实现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的融通点,第二课堂是完成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的迁移点。一是精细早读晚读训练。针对专业制定师范生经典诵读训练计划,强化早读晚读管理,引领师范生多读多练,形成诵读自觉。二是强化课堂教学训练。通过教师课堂诵读示范,引领师范生掌握诵读专业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诵读技巧。三是开展诵读活动训练。以节目表演为载体,结合专业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晚会,打造“中华经典诵唱演”系列校园诵读品牌,实现诵读教育与活动训练的有效融合,激发师范生的诵读演绎热情。四是诵读教育实习训练。引导师范生立心力行,在诵读教育实训中切实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社会责任感,实现经典诵读的活态传承。

    (三)举办赛事活动,提升学生诵读能力

    一是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依托,每年组织丰富多彩的诵读比赛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主持人大赛、师范生演讲比赛等),提升师范生的诵读能力。学生参与规模5000余人次/年,实现了师范生参与全覆盖。二是以“曹灿杯”青少年诵读展示为平台,组织师范生参与“好好说话”朗诵艺术实践,提升师范生诵读能力。三是以高级别比赛为目标,通过“以课导训”“以训保赛”“以赛促课”,探索“课训赛融通”,精心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和广西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1项,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优秀组织奖5项。教师获全国诵写讲大赛二等奖3项、优秀奖2项,获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7项,优秀指导教师14人次。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获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学生获广西师范生演讲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获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2项。获奖毕业生成为广西乡村经典诵读教育的有生力量。

    (李雄 李彬宾 石群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