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劳动而教 ——访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俞寅琳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中轻度障碍学生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重大改变,多重、重度、极重度障碍学生逐渐成为对象主体。如何让这些学生具备足够的素养,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是培智学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为智障学生培养提供适切的教育?如何为不同障碍类型和不同障碍程度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教育服务?如何通过不断地科学评估、调整目标让他们获得最优发展?如何让他们融入社会、平等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为此,笔者专访了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

问:对培智学校的学生为什么要提倡劳动教育

答:劳动以动作发展为基础,同时也促进个体的认知、语言、社交等全面的发展,是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途径,但劳动教育长期以来并没有成为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大多数教师及家长更关注学生的智育或简单的“生活自理”教学,劳动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为将来走向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综合性劳动教育,更没有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质量角度出发,构建“个人—家庭—社区—职业”的生涯劳动教育

因此,我们倡导“为未来参与社会劳动而教”的教育理念,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培智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培智学生十五年一贯的新劳动教育模式,研制劳动教育“课程纲要”,完善以真实劳动任务为驱动的学科统整教学目标与内容,实践并推广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现代化学与教方式,打造支持性学习平台,联动家庭、社区和社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效能,重建学生的劳动者角色,以实现基于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五育”并举目标。

问:培养劳动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校如何形成十五年一贯的劳动教育体系?

答:我们积极倡导“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合的劳动教育,为未来参与社会劳动而教”的理念,强调面向每一位智障学生,让其获得最优化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个人劳动自立、家庭劳动自觉、社区劳动自发、职业劳动自立的劳动者。对于低段的学生,学校积极评估他们的发展现状,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弱势,秉承早发现、早干预的理念进行缺陷补偿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中段的学生,学校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更关注他们劳动品质、劳动价值观的发展,初步渗透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意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对于高段的学生,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其基本的职业素养,为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做好准备。

问:基于大数据分析诊断,学校建立了与教学一体的数据平台——“杨绫大脑”。这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带来什么作用?

答:“杨绫大脑”以“让劳动教育更有效率”为目标,利用大脑里的劳动教育评量系统、学生劳动能力大数据分析、支持性学习微课推送、家校联动实践等功能将劳动教育智能化、科学化、个性化,将培智学校现代化学习推向新高度,架起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新桥梁。

问:通过新劳动教育,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成长?

答:通过新劳动教育,学生在个人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和职业劳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个人劳动方面,养成了自我照顾的好习惯,能够做到基本的生活自理;在家庭劳动方面,成为家庭的好帮手,能够完成整理、清洁等家务,养成了主动做家务的好习惯;在社区劳动方面,能够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具备好公民的素养;在职业劳动方面,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者角色的塑造、就业能力和维持工作能力的提升。

近10年我们对毕业生的追踪统计发现,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人数比例逐年攀升,就业率从2014年以前的2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49%,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就业支持体系逐步完善,竞争性就业人数明显增多,就业稳定性得到提升,学校学生就业现状显著改善。就业的学生障碍类型也实现了突破。

问:如何多方联动,为学生搭建成长的阶梯?

答:在劳动教育实施行动中,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发展情况,在课程体系、课程理念、生态评估、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变革,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但是,他们深度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包容、接纳。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看到智障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企业员工不仅要包容他们,而且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提升职业竞争力,更好地成为社会的共建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