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任校长引领的30年研究,从学习到交往、到素养的全方位探索,杭州市天长小学收获的这个—— 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背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黄莉萍

“‘创意说写’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更可以是一种交往方式……”日前,工作刚满3年的青年教师钟意意再一次审视了自己即将递交的“2019差异教育成果”丛书出版申请表。

1月17日,钟意意的出版申请将在杭州市天长小学教师个人专著申报评审工作中接收评审组的审核。“前不久,钟老师研究窦桂梅课堂教学策略的文章还被窦桂梅校长亲自转发了!”天长小学差异教育研究院院长、“差异教育成果”丛书总编辑施民贵对在差异教育研究中飞速成长的这位青年教师充满信心。

2019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公布了第二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基础教育段我省获得的两个一等奖中,杭州市天长小学作为唯一的一线学校研究单位名列其中。

5任校长引领的30年研究

一所占地9亩、因在城区无法扩张而面积“大”不上去的小规模学校,一所办学条件一般、班级学生数“小”不下来的公办学校,是如何做到“收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更何况,其获奖的研究课题居然是“小学差异教育的实践研究”。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内有关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获奖成果更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在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上这样分析获奖作品。

“厚积薄发”,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对这4个字感同身受。

“近30年、5任校长,我们坚持研究差异教育的内涵、外延、方法等,不断进行着课堂内外的探索。”作为研究课题的第5任带头人,楼朝辉认为,“获奖是对我们坚守路径的肯定,对我们探索深度的褒奖”。

上世纪90年代,天长小学开展了适合学生差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为的是促进每位学生最优的发展。”楼朝辉介绍。2000年后,学校开始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的课程内容的提供;2010年后,努力为每位学生的差异性提供系统性的指导;2015年后,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差异成长生态系统……

“实际上,2008年我刚接任校长时,曾经陷入过迷惘和思考。”是否要在新课程改革迎面而来的新时期继续已经有一定成果的差异教育研究?楼朝辉最后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让传承与创新、坚守与改革‘和谐同处’,只因紧紧围绕了‘学生发展’这个目标,这是最重要的研究发展取向。”

深入研究后,楼朝辉反而发现,对差异教学研究不是多了而是不足,“很多时候是教师有了理念,但实践操作层面却不是很明晰!”

于是,课题组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协同观察班级学生。“从道德行为、情感行为、交往行为、学习行为、创新行为五个维度,通过直接观察行为和间接关注作业等方式来临床诊断。”施民贵介绍,观察小组不仅观察学生,对学生兴趣和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从学习到交往的全方位探索

对“差异”的认识,国内外基础教育界曾主要聚焦在“认知差异”上。

而天长小学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生“差异”内涵有4个领域:认知差异、情绪差异、生理差异、社会差异,创新了对“差异”内涵的理论解析。

教师们开始了全方位的差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吴玉兰推出了“一分钟笔记”,给了每一位学生静静分析自己错误,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学习内容,提出对后续知识的猜想等的机会。“学生很快就能分析出一道计算题错了,是因为字迹潦草、格式不清,还是计算能力的问题。”吴玉兰说。

教师鲍赛红推出的“智慧数学微课磨坊”,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相关成果的微信平台。实际上,随着近年来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天长小学学生自主展示平台更加丰富:“天长猜想”、班级剧场、家庭实验室……“各类学生展示舞台层出不穷,因为教师们真正明白了学校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楼朝辉这样认为。

天长小学的校本选修课程,同时是一个让一到三年级的每位学生轮流、广泛接触各种兴趣的活动。“3年时间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四年级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喜欢的课程。”在这样的探索下,“人人有特长,个个有发展”成了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据统计,2016年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被评为各类“特长生”,涉及的门类或领域有200多个。

“我们的差异教育研究,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伙伴意识。”施民贵介绍,这样的研究的启动,源自于一项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觉得孤单,不懂交往”。

交往,于是成了天长小学的教育哲学。教师们开始在更大视野下,在交往的情境中看学生的差异发展。

“小组合作为什么不能深入,因为那不是促进交往的合作,不是兴趣相投的合作。”教师叶萍介绍,学校不仅开展了尊重学生选择的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更推出了组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们会让不同小组而任务相同的学生结对学习、执教和分享,让他们更多走向组际合作”。

跨组,更要跨班。每年9月,五年级学生每天中午都要去帮助一位一年级学生认读汉语拼音;每年春天,四年级学生都要和二年级学生自由组成8人小队,自主分工与合作,步行15公里到达“自主春游”的目的地;每年伙伴节,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要在各自的任务驱动下,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接受挑战……

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钱锡青是1996年毕业的天长小学校友。其作品曾在亚太地区获得金奖,是业内知名的插画家。在母校90周年校庆时,他的礼物是亲手绘制的插画《画画是件快乐的事情》。“五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每周都要写3篇日记,我便申请用画画替代。”钱锡青的美术日记,他的老师周武至今保存着。

尊重差异,成就学生,教师在探索中同时也发现着自己的专业个性,形成独特的课程品牌和课堂风格,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和个性化的教育

如音乐组教师们尝试了新型的教学模式——“续课”。“同一课题内容,由一位教师执教基础部分,后半部分由不同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和不同学习需求多方位开展教学。”教师金林萍介绍。

“我们还有基于不同需求学生选择的个性化导学,有为不同学习风格学生设计的写话练习……”在楼朝辉眼中,教师的个性,已然成为教学最宝贵的资源,“每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马迎春用微信公号进行班级观察文学圈的记录;教师王怡文给学生、家长写信,记录师生交往的故事;教师胡俊攀用照片分析学生的绘画作品,记录学生的绘画历程;教师傅海鳄用镜头,记录学生微表情,观察、分析学生的情绪变化……

教师们在不断寻找吻合学生差异成长的策略中,自然而然地开展或参与到各级课题的研究中。“近8年,全校近九成的教师参与了各级课题的研究,近四成的教师获得了课题研究成果奖。”施民贵介绍,近5年中,该校教师出版“差异教育成果”丛书专著已逾20本;近3年,该校每年立项的省市区课题都有近20项。

“天长的差异教学研究,给我们青年教师带来的是清晰的工作路径。”2017年12月,工作刚满2年的钟意意获得了杭州市青年教师技能比武一等奖。她眼中的天长小学,教师们人人在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当我们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发生在学校里的所有人和事时,工作的幸福感也由此而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