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拓展学习时空 ——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生活的时空”主题为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州市菱湖镇第三中学 俞建英

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足,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当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从问题出发,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主题“生活的时空”为例,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重组优化——让学习更有序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是统编教材,无法顾及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再加上历史与社会3个学习主题之间的界限过于分明。这就为教师在知识板块的重组上留有充足的空间,这也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的需要。

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容时,可结合当地实际将学习内容作一调整。比如:笔者生活在南方地区太湖流域一带,便把“南方地区”这一内容提前,以身边最熟悉的南浔古镇作为学习引子,融入乡土地理再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来归纳太湖流域水乡城镇的特色。融入地方资源往往能缩短学生同历史、社会的时空距离,成为连接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如此可激发学生学习其他区域特色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各区域特色的学习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怀。

又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后,可以尝试把综合探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提前,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如何阅读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地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衔接,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学习地理,地图这种工具很重要。

可以借助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地图的语言”,了解各类地图的功用。在掌握地图三要素的基础上来一次模拟旅行,如“北京之旅”。根据“了解目的地位置”“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何到达既定地点”“设计旅游路线”等,学生制作表格,做好出行前的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甚至亲身实践,是对知识最好的理解。这一部分教材的整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学习地理的真正目的。

二、微课助学——让学习更有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来实现翻转课堂,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已屡见不鲜。历史与社会学科范围宽广,综合性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单调讲述,把知识传授于学生,有时候会显得枯燥且不具有说服力。以视频形式呈现的微课将知识点以活泼的画面、悦耳的音色和鲜艳的色彩展现出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

在教授“气象万千”这一内容时,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表现十种气候类型特点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又不显得烦琐枯燥,是在教学时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预习阶段将部分内容或同一温度带的几种气候做成微课,让课前预习更有针对性,学习目的更明确,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让教材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需要反复观看视频,学习较薄弱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掌握知识点。然后根据学习任务单的反馈情况在课堂上进行疑难解答与探究。

微课的使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局限于只听教师讲解教材内容,而是结合微课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微课的利用可以是课前预习新知、课中知识内化,也可以是课后提升。因此,这一举措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借助微课视频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自学能力,为深入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三、研学旅行——让学习更有意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地理、历史、政治的结合体。在新课标理念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种高阶能力的培养,可以非文本资源作为载体,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来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局限。

在教授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单元,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厦门之行”研学活动。研学旅行前告知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如查找位置、查看天气、了解人文概况等,指导学生活动中应采取的学习方法及需注意的安全事项。然后下发给学生有着“学习目标”“旅行前小调查”“行程记录”等的研学旅行记录单,以便记录游学过程。

通过“厦门之行”,学生掌握了开展研学旅行的一般步骤,了解了厦门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在感知厦门的历史文化和独特习俗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借助研学旅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素养在实践中获得,学生的情感阅历会更丰富。

总之,在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引擎”时期,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创造性地发掘课程资源,让教育资源得到充实与优化,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立德树人目标,让成长中的少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世事多一份从容与淡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