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事资源在品德课堂焕发光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张 珺

时事资源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开发与利用时事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品德课学习兴趣,引导其参与社会,获得社会性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智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引入时事资源的意义

适度开发、适时利用时事资源,能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探究意识,对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环境中,有各种机会接触鲜活时事,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心。

时事资源中蕴含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内容,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能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收集整理时事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得以锻炼。分析现实问题,关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事展现了复杂的信息,会产生新问题,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选择刚发生的、学生记忆深刻的时事,在教材内容和时事分析的整合下,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弥补教材过于抽象和相对滞后的不足,使品德学习更具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二、利用时事资源的策略

时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是要紧扣目标,紧贴生活,精选巧用,努力做到少而精、活而实,即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合理取舍,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1.时事资源紧扣教学目标,关注课程性质,匹配学生道德认知基础。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品德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在把准目标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时事资源。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比成人弱。教师有必要对时事材料进行处理,挑选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查找重点概念的准确描述,始终围绕达成目标甄选资源。

2.时事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关注学习需求,符合课程生活化特点。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时事,避免陷入“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选择时事材料要注意知识性、实效性和适用性。教师在品德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将这些信息进行集中和整合,可以拓宽教师视野,有助于发现更有价值的时事资源。在教学目标范围内,明确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方向,从学生视角探寻合适的资源。

3.养成积累时事资源的习惯,关注背景意义,保证资源内容引用准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与其他老师和部门沟通,并养成读报、收听收看新闻和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的习惯。”教师要特别留意主流媒体,随时收集有意义的时事素材,从中提取教育元素,寻找与教学的共鸣点。定期浏览国内外的主流报刊、电视栏目,如《新闻联播》《时事纵横》《半月谈》《新华日报》等。养成及时记录重要信息的习惯,定期梳理资料,制定对应的目录,以便后期查询。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帮助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重大时事的背景与意义,使教师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地利用时事资源。

4.拓展时事资源使用的形式,关注学习趣味,提倡形式因课而定。时事资源可以根据教学实施目标,以多种形式进入品德课堂。

形式一:讲述身边故事。学生人人参与时事资料的收集,课前五分钟以“身边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交流所听到或看见的时事。为保证效果,教师要明确收集任务的要求:简单复述时事,用一句话评论时事。为避免学生拿资料直接读时事,交流时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材料中包含的德育元素。身边的小故事架起了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为学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和解决问题提供了舞台。

形式二:热点新闻师生共对话。多向互动交流是道德认知内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及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引入热点新闻,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促成师生、生生之间信息对接,将学生引向深度思考。也可以选取符合学生需求的富有价值的时事资源,合理替换教材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提高品德学习的针对性。如六年级《不平静的世界》一课中,学生在“时事新闻台”中交流近期国际上的冲突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反恐战争、索马里内战等新闻让师生真实了解到当今世界的冲突。

形式三:小小主播童眼看世界。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上网,记录整理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新闻,以“时事小主播”的形式交流感受。“童眼”虽小,但可以看到无穷的世界,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关注理解时事,不仅了解到事件本身,还了解了事件背后的故事。“童眼看世界”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如五年级下册《春天的故事》一课中,学生带来了中央电视台《四十年 四十个第一》的视频,观看视频后,学生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感受深刻,明白了国家经济改革政策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国家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

形式四:专题学习重大政治事件。国家重大政治事件关乎每位公民,但小学生对重大政治事件的理解能力较弱,简单地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往往是隔靴抓痒。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学习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国家重大时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各种新闻铺天盖地,学生对大人们津津乐道的国家大事充满好奇。教师以“我是小公民”为主题,邀请社区书记为学生讲解会议举行的意义,教师再利用报纸和媒体的《童眼看两会》栏目向学生介绍会议内容和进展,使学生对国家大事有初步了解,借助时事事件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