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未来视野下的上海市闵行中学生涯教育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6-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张纯纯

如果想要了解上海市闵行中学一位高中生三年的学习生活情况,或许不需要班主任和家长的介绍,而只需要打开他的高中生生涯规划书。

“我的职业梦想变迁史”“性格特征与职业匹配度”“遇到过的人和事”“高中规划及已做的实践”……就像是一部微型个人纪录片,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在其中被真实呈现。

教育本质上就是生涯教育”,校长何美龙要为每一部独一无二的“纪录片”都提供最佳“脚本”。

生涯规划“私人定制”

选“建筑”还是“汽车工程”?

闵行中学高二(9)班学生彭李健并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扰太久,因为“有人”帮他做了决定。在学校组织的“职业兴趣六方图”“卡特尔人格测试”“价值观与职业方向匹配度”“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一系列的“生涯测试”中,测试结果显示他的各项能力在“汽车工程”方向更为突出。“我已经确定了同济大学的汽车工程专业作为我的高考目标。”顺利完成“生涯认知”的彭李健开始了他的“生涯实践”之旅。

当学校的“生涯讲堂”出现与汽车工程专业相关的专家时,彭李健从不会错过既可以深入了解自我兴趣领域,又可以和榜样们近距离对话的机会;暑期的社会实践,彭李健走进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前体验了职业生活;回校后,《基于物联网与射频识别的公交站点智能提醒方案设计》课题诞生,交大教授定期的指导让这个课题顺利结题并在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未来,申请学校创新孵化基金项目,参与清华大学体验营活动,飞往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体验海外课程……这些都是彭李健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说的生涯教育,是用好的课程、专业的手段,去唤醒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让生涯素养成为学生终身的能力。”何美龙认为,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方向有机联系起来,才能持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而找到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最好的生涯规划导师

闵行中学里还有许许多多个“彭李健”。

每年的“梦想家园DIY”活动中,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会来到闵行中学,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上搭建房子并过夜。夜幕下,那些用纸板搭建起来的或三角形或梯形等形状各异却充满想象力的房子里有“彭李健”的身影。

寒假前往美国游学,与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专业科研团队一起探讨课题,并在国际专业期刊成功发表论文的团队中也有“彭李健”的身影。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许许多多的“彭李健”背后,是闵行中学全体生涯规划导师。

每一学年,闵行中学都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具有实操性的心理测量工具,认识学生心理疾病,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对全校55岁以下教师开展相应的心理和生涯辅导课程培训后,闵行中学初步形成了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三个层面全员参与的生涯教育模式。

而在生涯导师全员培训过程中,推动学科教师向生涯导师的角色转变,在学科教育中落实生涯教育,成了重中之重。

在学校每学年举行的生涯教育论坛上,每位学科教师都要上台谈谈自己在学科教学中所渗透的生涯教育。何美龙总是督促各学科教师:“学科教师要从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角度思考学科生涯教育,在深化生涯教育的课题研究中促进学生成长,同时成就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以自己的专业“地理”为例,何美龙希望每一个上过地理课的学生都能够用地理的眼光去认识和欣赏世界,“在别人眼中或许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在专业的眼光下,你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其成分,会为找出其成因而费尽心思,甚至会因此对野外的地质勘测产生好奇与兴趣”。

未来视野下的“生涯与发展”

“升学”“招考”“异性交往”……这些高中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闵行中学的一套校本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这套名为《生涯与发展》的校本教材,由闵行中学多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生涯规划师(NCDA)资质的骨干生涯导师编撰,其中高一年级的教材显得尤为厚重。

“计划每一天——时间管理”“心中的那把尺——规则意识”“塑造优雅人生——礼仪意识”“独木不成林——团队意识”等与行为规范有关的内容被放在了高一分册的第一章中。

“或许有些人会问,高中生还在讲行规教育是否必要?”何美龙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认为很多时候学习成绩的差距并不是因为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是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良好的行为规范只有在高中阶段不断加固,才有可能在步入社会后形成优秀的行为素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规范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让德育学生部主任陈玲对此深有体会,她提到除了全体学生每周必修的“生涯与发展”课程以外,学校校本课程生涯体系还包括团体生涯辅导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等,“将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内化行为规范”。

这个学期,闵行中学将心理健康活动月主题确定为“接纳情绪,管理情绪——FINE情绪中转站”,引导学生主动追寻并积极保持“丰富多彩(flourishing)、独一无二(individual)、天然天性(natural)、努力进取(effort)”的最佳生活状态,创造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美好人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不是空洞地去讲大道理,而是要让他们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当中,或许有一天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向往的职业走向式微甚至消失,但他们今天所学到的生涯规划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会带着他们走得更远。”陈玲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