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品尝劳动百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这里,劳动课程跟着节气走,学生在经历四季的过程中,感知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体味生命的成长绽放,收获热爱、尊重与包容;

    在这里,废轮胎被改成了种植圈,社会成了课堂,方寸之园、天地之间成为学生最开心的研究园、观察地;

    在这里,葫芦、黄豆、萝卜等都成了“精”,前世、今生直观呈现,种植、加工变化无穷,最终成为一个个研究课题;

    …………

    山东烟台,这个曾让素质教育唱响全国的地方,在步入新时代后,用劳动赋能教育,让教育成就劳动,“烹饪”出了一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味大餐。

    紧紧抓住课堂主阵地——

    精选“主菜”,保证“原味”

    2013年,一次葫芦干瘪的事件,让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至今仍印象深刻。

    当年9月中旬,师生们采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葫芦园里的3000多个葫芦。但没过几天,葫芦竟然开始干瘪。经过研究和咨询,葫芦干瘪的原因竟是:采摘葫芦的节气不对,提前了两个节气。

    没想到节气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于是,“跟着节气走”这门课程便诞生了。一时间,“打蔫的西红柿苗”“银杏大小年”“不结果的丝瓜”“咧嘴的石榴”都成了课程内容,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被空前激发。

    此后,经过10年的打磨,以“跟着节气走”课程为起点,学校探索建构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拓展课程为辅助的本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是主阵地。”烟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慎强介绍,全市紧紧围绕课程,配齐配足师资、基地等资源,保障劳动教育稳步开展。为此,烟台市推出劳动教育的第一个“1+1+X”基础保障体系。

    “1+1+X”在课时保障层面是指,每周至少1课时的劳动必修课要进课表、进课堂,1个劳动周实施时要注重任务的序列化、适宜性和综合化,“X”指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在师资保障层面是指,烟台市各中小学成立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劳动课程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的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每校至少配备1名骨干教师,X名专兼职劳动教师由学校劳动必修课教师、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各级劳模、行业工匠、非遗传承人等组成。

    在基地保障层面,烟台市2018年遴选42所中小学,为每所学校提供10万元经费支持,撬动数百万元用于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建设;2014年开始,充分整合各区市社会场馆、博物馆等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每年确立110所左右场馆,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服务;2017年推出“社会实践基地电子版图”,启动研学旅行,已遴选公布63处市级、18处省级、2处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

    在政府强有力的保障下,各区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堂绚丽多姿——

    福山区门楼小学依托紧靠水库的实际,构建起“七彩水滴”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各学科课程与劳动课之间的关系。

    烟台高新区益文小学围绕“暖”文化,打造“暖绘童心”课程体系,增强“润其德、益其智、文其言、健其体、雅其性、乐其劳”核心素养。

    烟台黄渤海新区示范性劳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学校)斥巨资建设现代化的设施、全新的展馆,为全区集中开发以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劳动素养、创新素养为核心的精品劳动课程群提供坚实的基础。

    瞄准课堂这道“主菜”,烟台精心选材,保证劳动教育“原汁原味”。

    始终以科研为引领——

    精心“烹制”,增加“美味”

    有了食材,但怎样做得色香味俱全?烟台的回答是:请“大厨”,即劳动教研员。

    在“金都”招远市,打造金银首饰是当地的一项传统工艺。而在招远市丽湖学校,打造银饰成为一门课后服务课程“银饰DIY”,最终成为一项课题,成为山东省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案例。

    “劳动教研员的指导是课题提档升级的关键。”谈起课题获得成功的原因,主持人段爱萍说,除了学校的支持、非遗传承人的帮助以及个人的努力,陈少燕的点拨可谓是“及时雨”。

    段爱萍所说的陈少燕,正是招远市教育科研中心劳动教研员。

    自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开始,特别是从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陈少燕就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上什么、怎么上?兼职劳动教师如何聚沙成塔?劳动课如何走出学科教学的惯性,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招远市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目标与内容,有效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劳动关键环节,开发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4种教学模式,让劳动课教师有路可循,让劳动教育有规可遵。

    “教研是关键。”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旋说,在烟台全市,每个区市至少有一名劳动教研员专门负责推广和把脉区域内的劳动教育,有3个区市还成立劳动实践教育专门机构。为此,烟台市推出劳动教育的第二个“1+1+X”支持引领体系。

    “1+1+X”在教研支持策略层面是指,烟台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全域性劳动教育推进会议,学校主持或参与至少1项劳动教育研究课题,不定期举办X次劳动教育论坛研讨活动。

    在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层面,烟台市重点抓课堂教学的引领点拨。这里的“课堂”,一方面指劳动课程的课堂,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十大任务群为主要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指劳动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课堂,在整合实施中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方位、全学科落实。以烟台市《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中的60条劳动教育清单作引领,指导各中小学因校制宜“一校一案”实施好一份劳动清单,并通过多彩劳动日、劳动实践节、劳动文化墙(室)、劳模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劳动文化浸润,让学生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劳动教研员的精心“烹制”下,烟台劳动教育的课题有了“美味”——

    莱阳市照旺庄中学依托“农村学校‘衍纸梨’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探索出“梨膏制作”、“吃”出来的梨文化等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劳动实践项目。

    栖霞市蛇窝泊中心小学以“基于农耕文化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为主线,打造渔耕林牧生态微循环的绿色校园农业。

    鲁东大学莱山实验中学强化学科融合、突出项目实践,为劳动课赋能,探索出“智慧灌溉”“留住柿子”等研究项目。

    紧紧盯住“烹饪”这个关键环节,烟台精心选人,保证劳动教育的“美味”。

    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精准“调味”,提升“鲜味”

    “甲方(学生密琳蕊)自2023年3月13日至3月19日,在乙方(家长王芹)指导下,独立完成家务劳动清单中所商定勾选的任务。劳动态度良好,熟练掌握该项劳动技能,并认真履行契约约定……”

    在烟台开发区六中,学生和家长在公证人(班主任)的见证下,通过签订家务劳动契约,在劳动清单的基础上,赋予学生自主权,自主选择、自主商定劳动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

    这一创新做法是从今年2月开始的。为解决劳动清单制度虚化、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烟台市有56所中小学实施家务劳动契约制。不单单是家务劳动,烟台市教科院劳动教育研究室主任刘作建介绍,针对3类劳动内容,烟台在全市推广家务劳动契约制、学校劳动竞标制、社会劳动申领制。

    “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是根本。”烟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王先统说,上述3个创新,指向的正是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烟台市推出劳动教育的第三个“1+1+X”评价助推体系。

    在烟台,每年一度的校、区、市三级劳动实践成果展评,分为静态的劳动成果展评和动态的劳动技能竞赛两种基本形式,突出结果性评审与过程性展示。一次综合考评分市对区市、区市对学校、学校对学生3个层面,持续探索将学生家务劳动、社会志愿服务评价达到优秀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获评A等级的必要条件,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赋分,分数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此外,烟台市中小学每学期要进行X次班级日常评价、清单反馈、现场测评等,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开展即时评价、周评价、月评价等。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下,劳动教育从“要我劳动”转变为“我要劳动”——

    在莱山区实验小学,学校以烟台市中小学生劳动清单为基础,设计出“家务劳动自选超市”,学生在“超市”里自由选择适合学习日和休息日的家务活进行劳动。

    在烟台开发区五小,校园内设置多种劳动情景,让学生化身“保洁员”“小交警”“园艺师”“志愿服务队员”“校长助理”等,强化学生自愿劳动的责任感,创新形式、增加趣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