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严重超标有必要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胡欣红

“我感觉儿子上的是体校!”近日,因为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被要求每天坚持跳绳,杭城一位母亲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原来,学校教师要求全班学生每天坚持视频打卡,跳绳每分钟要跳185个才算“优秀”,这让她感到压力山大,甚至国庆假期出门游玩,也因为儿子没带跳绳无法练习而忐忑不安。

跳绳原本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有氧运动,更因为对场地要求不高、跳绳携带方便、易于学生锻炼而被广泛采纳。对于天性喜欢蹦蹦跳跳的孩子而言,跳绳可谓是“小菜一碟”。然而在网络上,这位母亲的烦恼却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强烈共鸣,有家长甚至形容跳绳已经超越数学、英语,成为一年级学生要迈过的第一道槛。

一桩轻松愉快的健身小事,何以竟成为困扰家长的大麻烦?让孩子开开心心跳个绳,难道真有这么难?这一切还要从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跳绳纳入其中、跳绳几近成为所有学校“标配”说起。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年级“一分钟跳绳”项目规定男生在一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109个满分,女生在一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117个满分。对照这样的标准,每分钟要跳185个才算“优秀”无疑严重超标。明明有国标,学校为何还要自行拔高?坦率地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一些学校的“应试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跳绳也成为一种量化竞争,自然是跳得越多越好,出台每分钟185个的“土标准”也就不足为奇了。

殊不知,跳绳并不是跳得越多越好。运动固然能强身健体,一旦过量却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带来运动伤害。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身体骨骼机能等发育还没有成熟,一味拔高要求,这种“盲干”加“蛮干”,有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而动辄要求在群里视频打卡,不仅给家长增添了额外的负担,还人为营造了一种焦虑氛围。

如果不参加专业竞技,跳绳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坚持练习,自然会熟能生巧。即便是协调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只要摆正心态、适当降低要求、家长多陪同激励,一段时间之后,基本上也不会有大问题。然而一些习惯了竞争的家长,往往一听到有要求就紧张。一旦发现自家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差距,便会焦虑不已,甚至动起报培训班加练的心思,以至于市场上针对学前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跳绳培训班”层出不穷,且价格不菲。

说到底,跳绳并不是多么高难度的运动项目,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跳绳本无可厚非,但这么简单的事也要花钱报班,却值得深思。好事没办好,到底哪方面出了问题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