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为最美好的遇见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60年的追求与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城区教育学院坚持走符合区域实际的多机制、多样化、多层次师训之路,在不断探索“专题化、菜单式、互动性”的全员教师培训方式过程中,采取专家报告、案例研讨、头脑风暴、教学实践、现场体验、网络研修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并注重培训过程中的互动性,在全方位提升学员的素质与能力之外,关注教师个性,形成了“成长性、个性化、全景式”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站,通过“一个讲坛、一本刊物”,为学员创设精神对话、思想沟通、心得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从而促进学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F.培训服务个性化

【亲历者说】

王 莺(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院长):“十三五”期间,为建立和完善四级教育人才建设梯队,为中青年拔尖教师、校长搭建更好的专业发展平台,培养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的名师群体,为上城区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7年2月28日,上城区启动了“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开班典礼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在区教育局和杭师大教师培训中心的合作下,举行了“未来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结对仪式。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分别以一对一面对面方式,从专著撰写、课题研究、专业发展方向等维度为学员提供专业指导,针对学员专业发展优势量身定制专业发展路径,形成理论和实践双覆盖。有了规划,学员找准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坐标,明确了发展路径。

在拔尖教师培训中,上城区非常重视个人综合素养的培养,度身定制,为他们的成长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为例,从“个性化精准定位”“双导师充分引领”“分阶段分期培训”“显性化成果展示”四个方面,通过高校研修、跟岗实践、影子培训、海外研修、成果展示等方式全力助推上城未来名师名校长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实施“未来名师、未来名校长培养工程”,上城教育整合了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了一批理念先进、勇于探索的名师名校长群体,打开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打造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学习范式。

G.团队发展项目化

【亲历者说】

钟 玲(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特级教师):为鼓励拔尖人才参加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打造各领域的教育人才骨干团队,上城区自2014年开始先后累计在全区范围内设立了33个名师工作坊、4个名校长工作坊、26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3个星级班主任工作室。

工作坊、工作室是一种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实现团队成员共同成长并促进学校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它以学校发展需求或问题解决为导向,由区域内相对薄弱的学校依据本校办学特色及发展需要拟定项目工作方案。而后在全区范围内选聘特级教师、学科名师等担任项目研究的领衔人。领衔人在这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异校设置工作坊和工作室,组建项目团队,根据项目计划共同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特级教师、学科名师是上城区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上城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基石。上城的名师工作坊和特级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均在相对薄弱的学校异校设置工作室和工作坊,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上城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实现“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你身边”的上城教育内涵式发展。工作坊与工作室均实行任期制,3年为一个周期,以项目为驱动,以学习为主导,以研究为主体,名师工作坊、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领衔人既是导师、培训师,又是学员,既带动了区内年轻教师的成长,又促进了其自身的进一步提升,助力上城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H.国际研修双向化

【亲历者说】

毛慈萍(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师训研究员):我获得了“丰叶奖”资助前往英国研修,先后参与了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师教研活动、校长培训会议、苏格兰中文推进会议等,还进入6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蹲点听课。在英国研修时,我给那里的学生带去了几节中国文化交流课。这期间,我被苏格兰SCEN组织授予“中英文化交流大使”称号。我的关于国际理解观照下的英语教育戏剧课题又成为区级规划课题,组织了省级培训活动,并参与了“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

马益彬(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副校长):2018学年,我受省教育厅与上城区教育局委派,到中国驻非洲肯尼亚使馆阳光学校任教一年。援外期间,我一个人操办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个人承担起5个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努力让驻外学生有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能同样感受到国内教育的多姿多彩。在外一年里,我先后完成了个人教学专著《优化教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一路阳光——驻肯尼亚援教之行》,以及插画集《彩色的非洲》。

方 勤(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在进行海外培训real PE和Frist funs两门课程时,中英双方发现课程存在文化差异,各国的课程标准也存在差异,同时英国专家在给上城教师培训时也发现了上城教育的诸多优势。从2017年至2019年3年时间里,中英双方先后推出了“活跃家庭”幼儿亲子课程、“喜越”幼儿趣味体育课程和“飞跃”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等三大课程。2018年6月18日,首个国际合作研发的“喜越”趣味体育课程在杭州上城首发应用,这标志着上城教师培训国际化到达新高度,开始进入“品牌输出”阶段。

上城以“三阶段·四途径”推进上城特色教师培训的国际化进程。三阶段,即以“吸纳借鉴”为主的教师培训国际化起步阶段、以“融合重构”为主的教师培训国际化发展深化阶段和以“品牌输出”为主的教师培训国际化成果辐射阶段。四途径则分别是以跨文化的主题研讨,聚焦中外教育热点;以跨国界的人员协作,联结教师培训国际化纽带;以跨时空的混合学习,丰富教师培训国际化范式;以跨区域的教育交流,传播教师培训国际化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