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游怎么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叶青云

孩子住校一周回家来,一放下书包就嚷嚷着要手机,然后一头扎进网络游戏的“怀抱”,饭不吃,觉不睡,家里人和他说话也不爱搭理……

每到周末,类似的吐槽在网上和朋友圈里经常可以见到。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被不少人看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一大“痛点”。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除了规范行业制度、加强行业监督以外,特别提到了需“积极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游戏的教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记者由此走访了我省多所中小学的教师,听一听他们对帮助青少年走出网络游戏沉迷的见解。

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价值,不再一味喊“打”,成了越来越多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学校和教师正在努力的,不是如何让学生摆脱网络游戏的桎梏,而是让学生合理掌控玩网络游戏的程度,甚至把网络游戏变成一种学习资源。

“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硬堵、严禁肯定不是上策。作为家长和学校,需要从源头上分析孩子为何会沉迷游戏。”诸暨市城西小学校长侯科顶认为,学生接触网络游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紧张学习后放松的需要;二是游戏的闯关、奖励等的设计确实有吸引力,让人欲罢不能;三是部分学生回家后呈独处状态,没有可交流的同伴,慢慢走向了虚拟世界。

“我们需要拿出比网络游戏更有魅力的东西去吸引孩子。于教师而言,可以设计更有趣、更有挑战性的阅读、数学等学科游戏,把网络游戏比下去;于家长而言,放下说教的威严,保持平等的朋友心态,站在儿童的立场倾听他们的‘小幼稚’‘小烦恼’,把孩子紧紧地‘攥’在自己身边。”正如侯科顶所说,为了把学生拉出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淖,目前广大中小学都采取了教师教育和家长引导双管齐下的方法。

杭州滨兴学校教师姚贺国说,自己也曾深受沉迷游戏之害,因此他格外能理解网瘾学生的心情。“我的经历让我明白,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空虚,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寻不到自我存在感,无法与真实生活建立有效连接,那么网络娱乐必将避无可避。”姚贺国说,他一方面通过陪学生谈心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激发他们体验感受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取得家长的配合,通过真实世界的温暖陪伴,帮助他们摆脱网络沉迷的虚幻控制。”

江山实验小学新生入学前,教师就有意识地在家访中了解学生上网玩游戏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达成共识,引导孩子绿色上网。低段班主任利用家校联系本即时反馈评价,开展阅读马拉松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弱化其网络游戏热情;中高段则通过开展一些主题辩论赛,让学生在参与中自然而然地明辨是非。该校信息教师也会在课堂上推荐优秀的网站给学生,如迪士尼中国官网、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等,这些新奇又好玩的网站,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亚于网络游戏。学生既能体会到闯关成功的乐趣,也能获得许多课外知识。如信息教师许玲就推荐了《金山打字》游戏,由两名学生合作,分别扮演警察和小偷,如果警察打字速度快,就追上了小偷,如果警察打字速度慢,小偷就逃脱了。“这样的分组竞赛,学生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间提高了电脑打字技能。”

男生王哲(谐音“王者”,取自网络游戏《王者荣耀》)沉迷网络游戏,被教师送去了一所游戏学校,在那里他每天只能打游戏、背攻略,王哲渐渐觉得枯燥,竟偷偷看起物理课本……这是温州翔宇中学学生新媒体工作室最近拍摄的微电影《我就是王者》讲述的故事。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可里面有不少细节,都是搜集自学生们的真实事例。该校正在探索将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就包括合理开发网络游戏教学资源。工作室负责人、指导教师王莉告诉记者,现在年轻家长居多,常常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容易对游戏上瘾。“我们把身边的故事拍成微电影或编排成话剧之后,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也能使家长受到启发,正视自己的问题,这比零散的班会、讲座形式更有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