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财经旅游学校:聚焦学生找到教学诊改的“发力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第二届世界布商大会在绍兴柯桥举行。大会晚宴上,40名青春靓丽的服务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受到嘉宾的频频点赞。他们是绍兴财经旅游学校2017级、2019级旅游专业学生。

男生负责上菜,女生负责用餐服务。现场,他们面带微笑、动作优雅、自信满满,时不时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宾交流,展现了高品质的酒店服务。

2019级学生吴苏皖说:“本次服务工作让我体会到了酒店管理的艺术性,也让我对酒店服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会在自我诊断报告中及时记录这次的感受。”

吴苏皖提到的诊断报告,是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的一部分。学校从育人本质出发,设计了德育、教学、技能等活动的分析评价指数,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记录、撰写完成。借助诊断报告,清晰把脉、发现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在本次高规格晚宴中的亮眼表现,就是平时在专业技能训练中通过多次诊断、改进慢慢达成的。”校长鲁伟民说。

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学校,教学诊改的对象是谁,教学诊改要产生怎样的效益,是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孜孜以求的“两问”。鲁伟民意识到,诊改中,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如果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都模糊不清,质量便无从谈起。基于此,学校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教学诊改工作的全过程。

“在第一轮教学诊断中,我们发现,相比于技能本身,企业更看重员工的综合素养。”鲁伟民说。经过几轮商讨,学校提出了“美丽员工”私人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个体学生的形象特色、气质特征,因人施教、量身定制,将每位学生的形象和职业素养发挥到极致。

学校通过心理测评、问卷调查、面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气质,并建立学生私人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学。对于热情开朗的学生,学校因势利导,在给他们搭建各种展示平台的同时,引入一定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持之以恒、做事专注的品格;对于文静内向的学生,则会给予他们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探索、实践。不仅如此,进入实习阶段,学校还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为其搭配不同的指导师傅,将学生分配到适合其个性的岗位,以此增强实习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鲁伟民深谙,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是关键中的关键。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打破专业之间的“藩篱”,着力探索“学科+”教学。学校副校长、园林专业教师林慧带头开始了这场革命。找到“审美的发现与鉴赏”这一园林专业和语文学科需要共同培养的核心素养后,她开始了两者跨界融合的尝试。

让林慧欣喜的是,融合就像催化剂,让课堂不断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要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不可或缺,从‘单科独进’走向‘学科融合’,是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林慧说。

聚焦学生,学校找到了教学诊改的“发力点”。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打造“慧眼”平台,借助平台的大数据提升教学精准度,真正实现“靶向”教学。“用好信息化平台,实现即时监测预警,有效运行质量改进螺旋,形成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学生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带来的将是学生培养质量的飞跃性提升。”鲁伟民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