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孩子排队争第一”想到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郑秀凤

最近,在一次体育集体教学活动中,两个女孩排队争抢队伍第一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执教教师决定让她们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排在第一个,她们采纳了教师的意见,其中一个女孩愿赌服输排到了队伍最后。然而,在后续的活动中,两个女孩一到排队时间,仍然并列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希望自己能够排在第一个。事实上,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次排队,总有孩子想要争第一,孩子之间有时候还会出现推搡行为,以至于其他孩子会向教师“告状”,更有孩子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排在最前面?”

大多数教师表示,他们并不希望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有的教师对总是排队争第一的孩子不抱有好感。在他们看来,孩子应该要学会谦让,互相间少一些争抢行为。对此,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正面的心态来分析,孩子喜欢排队争第一,有三个方面原因。其一,“听话论”。教师在带班时会按照作息表来完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免不了会用言语催促孩子,如“看看谁动作最快”“看看谁第一名”等。于是,听话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自然而然地想要争第一了。其二,“亲近论”。一般排在最前面的孩子与教师距离更近,因而孩子才会去争抢。教师若是不由分说责令孩子,显得有些“不解风情”。其三,“游戏论”。“排队争第一”在孩子心里或许只是一个游戏,他们享受争抢过程中的乐趣。因此,教师如果一直从道德、纪律层面去评价这一现象,未免主观色彩太重。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教师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作为教师,面对“孩子排队争第一”的现象,需要先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对策。

对于那些听话孩子的“争第一”,教师必须反思自身的日常言行——“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是否在班级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行为是否一不小心成了自己价值观的现实反映?”若是这样,教师还得好好修炼自身的专业素养。

对于要求亲近的“争第一”,低年龄的孩子会比较多,或许总是那几个孩子。教师不妨跟他们多一些亲近,多一些拥抱,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尽管有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总是抱他、亲近他,那不是对别的孩子不公平了吗?然而,每一个孩子对教师的依恋程度和需求不尽相同,教师因人而异地给予才能真正做到给每个孩子公平的爱。

对于游戏心理的“争第一”,大多数教师在读懂了孩子的游戏心理后都会释怀:“那么,我们就来玩一玩‘排队争第一’的游戏吧!”于是,孩子中有人会排到最前面,有人会排到最后。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会有新发现,也许会带给他们关于集体秩序的新启发。

(本文作者系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园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