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误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程江平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纵观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诸多实例,不难发现他们在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过程上均存在一些误区,尽快走出误区成为当下提升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

走出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的误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形式纷呈。然而,形式之外,教师究竟习得多少教学技能、专业技能,鲜有人追问。师资队伍建设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在职业教育进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时代,这种“只问做没做,不问好不好”的培训显然不可取。

走出关注目标忽视过程的误区。职业院校普遍关注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的国家级、省市级名师数量。对一个教师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经历几个阶段、影响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却没有探究。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个只有“输入”和“输出”的简单系统,中间的建设过程则成为一个不能透视、无法观测的“黑箱”。但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恰好隐藏在“黑箱”之中。如果无法打开“黑箱”,也就无法揭示关系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的“秘密”。

走出传授理论脱离情境的误区。许多职业院校仍旧遵循学院模式,教师培训多是“去情境”的理论灌输。然而这种培训模式忽视了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教师所学的知识与教师实践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一鸿沟直接表现为: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理论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对现有的师资建设范式进行变革,根据教师的工作实际,调整现有的师资建设目标、过程和内容。

目标定位为形成教师实践性知识。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应走脱离具体教学情境的结构化分科式培养路线,应走实践导向的整体性情境性路线。这种培训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情境性,扎根于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或者岗位情境开展师资培养;二是团队性,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推进教师专业的整体提升;三是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开展不同内容和方式的培训,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过程中打开“黑箱”关注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拿学分、评职称、争荣誉、讲数量。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打开教师成长的“黑箱”,这就要求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采用案例分析、项目研究、角色扮演、日志写作、课题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究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发展阶段和形成机制,将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从粗放的经验型活动转变为精准的科学型活动,把教师从被动的培训者转变为主动实践反思的教育者。

培训内容要基于真实的实践项目。真实的实践项目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也可以是班主任遇到的“学生不服从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的问题,还可以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遇到的“所教技能无法与企业的岗位技能相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许多因素,无法在已知的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调动多种知识和技能,与专家、同事群策群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构专业知识,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实践理论,成为一名反思性实践家,这才是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价值旨归。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