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童年 ——嵊州市马寅初小学“166幸福关爱工程”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舒玲玲

冬日午间阳光正好,学生们涌向操场打乒乓球、踢毽子、跳绳、打篮球……这是他们宝贵的户外运动时光。也有个别学生走进“亲情直通车”室,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打一通视频电话,这是独属于他们的午间温情时刻。

马寅初小学位于嵊州市浦口经济开发区,吸纳了附近乡村7所完小撤并后的生源,再加上不断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楼盘开发分流的主城区外溢人口等,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从原本300多名学生激增至1235名学生,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农村学校。

“因为生源构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家庭情况千差万别。”校长叶国春介绍,贫困生、学困生、行为偏差学生、特殊儿童、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6类学生占比近三成。“要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叶国春说。以此为宗旨,该校针对这6类学生启动了“166幸福关爱工程”,致力于通过心灵疏导、学习辅导、社会融入、关爱体悟、应急求助和经济资助6项举措,呵护守望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

这份关爱从新生入学时就悄然启动。每年新生入学报到前一天,都是学校组织新生家长们“报到”的日子。除了倾听幼小衔接专家讲座、参观校园、进行校车行驶体验外,家长还需填写一份详细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便学校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摸底。随后,班主任们还要针对上述6类学生进行家访,并与家长一起制订一份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至今,班主任袁伟芳的脑海里仍会时不时闪现初见小枫(化名)时,他安静地独自玩耍的画面。由于先天性双耳失聪,小枫比较敏感、不爱说话,为了让他早日融入班集体,袁伟芳化身故事大王,常常给学生们讲热心助人、团结友爱的故事,引导他们接纳、关心小枫。在学习上,袁伟芳也格外耐心,一有空就对小枫进行个别辅导,如教学拼音时,她一边对着镜子发音让小枫看她口型,一边指导他用手触摸声带来感受发声时的气息。

“放心,老师做你的后盾。”班主任吴斌飞常不厌其烦地对学生涂涂(化名)这样说,鼓励他再自信些、勇敢些。来自一个再婚又离异的单亲家庭,涂涂有点缺爱,反映在行为习惯上,则是既调皮捣蛋又自卑怯懦。吴斌飞主动跟他结对,课余常单独辅导他学业,还给他买衣服、学习用品,督促他保持好个人卫生,学会自我管理。“现在他的成绩比以前好多了,也爱上了阅读,能独立思考问题。”吴斌飞自豪地说。

尽管每位班主任都结对了班上需要帮扶的特殊学生,但登记在册的帮扶对象有345人,光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于是,该校将目光转向热心家长、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组建起4支队伍,共吸纳125名注册志愿者。

“六一”儿童节给6类学生准备特殊礼物,中秋节组织志愿者为他们包饺子、做月饼、派送礼物,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元旦时联系爱心企业办联欢活动送温暖……马寅初小学在每个节日都不忘特别关注这些需要关爱与帮扶的孩子,让他们感受集体活动的温暖、体验家人陪伴的温馨。

每个学生的微小心愿也成为教师和志愿者关切的事。通过实施“圆满微心愿”活动,该校联手街道、妇联、企业和爱心家长等,为114名学生圆梦。“学生有人疼爱、身心阳光,到校开心快乐、学有所成,活动丰富精彩、助力成长,这就是我们对幸福童年的理解,也是‘166幸福关爱工程’的努力方向。”叶国春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