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选文的三种类型及其教学价值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仙居县实验小学 张 丽 沈远铭

笔者认为,教材如食材,每一种类型的食材所彰显出来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彰显出教材的最大教学价值,并据此组织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材特性的了解不够明晰,对阅读教学任务把握得不够清楚,导致在语用价值点确定和选择上随意、模糊,缺乏针对性。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参考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等人的相关论述,笔者将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大致划分为“经典型”“思辨型”“语训型”等三种基本类型,以下谈谈它们的教学价值点。

一、经典型

这类课文特点是文质兼美、情理皆备,文学色彩浓厚。教与学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学习经典,掌握选文本身。

首先在于积累运用。应该安排适当积累性训练,具体为诵读、运用、理解、品析等。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季羡林先生对花的描写堪称经典。在品析、感悟其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你还想到哪些词语可以用来描写花?你平时是怎么写花的?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吗?

其次是思维训练。首先是比较异同的训练,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面》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比较:同是写鲁迅先生,手法、侧重点及所蕴含的情感都不相同。其次是逆向思维训练,如《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会忍心看着伯牙绝弦吗?他会说些什么呢?其三是发散性思维训练,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可以引领学生设想孔明借箭的N种结局。其四是想象性思维训练,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可以引领学生想象飞蛾和香瓜子的心理独白,想象它们在身处逆境时会想些什么。

其三是情感熏陶。经典型的文章体现的是对真、善、美的呼唤,尤其是写景的美文,情感是底色。但是情感是抽象的,品悟情感须有一个具体对象,最佳方法就是移情入景,由境生情。通常都是通过“如果是你,身处这样的情景当中,你想说什么?”“学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什么?”“如果你是小主人公,你会这样做吗?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等类似问题来实现的。

其四是诵读指导。经典型选文字字珠玑,文句精美,大多都适合于诵读训练,诵读训练过程就是理解过程,也是发现过程。当然,在经典型选文教学中安排诵读训练时候需要注意、训练目的性和层次性,避免出现类似“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样空乏不着边际的要求,不管学生采用怎样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课文,都必须对他们有意识地进行引领,一步步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好。

二、思辨型

这类选文强调文以载道的功能,思想性很强,往往可以引发思考。

首先是把握文章意旨。理解作者和编者的意图,否则就会丧失最基本的教学价值。如《纪昌学射》等寓言类作品,对寓意的理解和感悟必须准确,否则就丧失了教学价值。

其次是完善人物形象。文以载道的文章“意”很重要,但仅仅强调对“意”的解读和领悟,就会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或批判课,因此要做到意言兼得,凸显人文性,丰满人物形象。如《他是我的朋友》教学需要丰满阮恒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在输血时他即使那么担心、害怕,但最终还是把血献给受伤的同伴。如果你是阮恒,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训练让学生既当发现者,又当创造者。

其三是拓展文章议题。设置话题,提供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调动认知,融入思想。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非专业搜救队员的父亲该不该去救儿子?”《中彩那天》则可以设置人生AB剧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该或不该“还”车的理由……在学生中掀起头脑风暴,锤炼综合语文能力。

其四是迁移和内化。思辨型选文在主旨、题材、行文结构、表现形式上往往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这允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类型化,慢慢地让学生明白:这一类文章主要学什么,该怎么学。如第三学段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就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提炼概括出寓言的功能:假托简短的故事阐明某个道理,往往带有讽喻、夸张的味道。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学习模型,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到创作当中来。

三、语训型

这类选文往往内容相对浅显,在主题理解上也几无障碍,但工具性强,语言及其表现形式丰富、典型,为学生语言学习构建了模型。

首先是词句范式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要充分把握选文特征,选择和提炼值得让学生积累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范式,从年段目标和学情出发,达成语言学习初步建模。

其二是语言表达形式习得。很多阅读课程序化现象比较突出,教师往往简单地通过“一问、二究、三学”程序组织教学:一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些什么?”二究“作者是怎么把它写出来的?”三学“我们也来学着文章的样子写吧。”这样机械的做法没有考量文本特点的多样化与学习需求,要尽量避免。

其三是方法类型化和模型化。语训型选文需要进行一个类型化、模型化的过程,以文本为依托,进行多种形式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的教学,可以慢慢地让学生明白:这一类文章主要学什么、该怎么学。

其四是读写知识概括训练。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先抑后扬”,教师可以通过《徐渭祝寿》等阅读材料拓展,再结合课文充分理解并加以运用。当然,这一训练还必须考虑年段特征,把握训练目标,切忌脱离内容的概念化揭示,切忌简单重复和随意拔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