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永远要为人民服务 ——写在中国美术学院成立90周年之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1版)

由此,“美美讲堂”这一社会美育公益平台诞生,通过艺术课堂和艺术体验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医院,到访新加坡、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10年间,学校有3000余名学生参与7个不同种类的美育公益项目,开展大小艺术课堂近200场,举办艺术公益夏令营和艺术体验活动20余次。”该校学工部部长竺照轩说,去年2月,平台获批成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服务社会接地气

2016年,中国美院创设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这是第一个国际级工业设计“学院奖”。如今,大奖已成长为设计合作、推广与转化综合创新平台,吸引了30余家创投机构进驻。像水马净水器、多功能球泡灯、E饭煲等获得数千万元的融资,而为方太设计的“水槽洗碗机”,销售额也大幅提升。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职能之一,如何让艺术教育更接地气,更多元化地与产业相结合,为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搭建一个平台,更好地弘扬创新精神,这是中国美院始终关注的焦点。钱晓芳说,学校通过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创意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形成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国美模式”。

自2007年以来,中国美院不断加强与城市的校地战略合作。10年文创,从杭州出发、遍布浙江、辐射全国,促成与厦门、自贡、贵阳等全国40余座城市的合作,以文化艺术创造切实有效地推动城乡发展,助力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2年,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开园,成为国内首家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2015年,学校与西湖区、浙江音乐学院共创“之江艺创小镇”,入选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艺术教育社区、全民共享的艺术生活家园。

为助力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学校上马了八大方面、共计36个校地合作项,先后与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区、滨江区签署联合开发创意产业园区和街区的合作协议。2016年9月,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从“联动之桥”G20杭州峰会会标设计、“小青荷”志愿者服饰系列设计、钱塘江边的“国旗灯光秀”、“天堂杭州”裸眼3D灯光秀等,G20杭州峰会因美院元素而格外亮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版图片     下一篇:如何以规范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