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不只是教育部门的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月8日晚,电视问政直播节目《问政时刻》第三期“问政”了西安市教育局,最终该市教育局满意率为21.89%。因为这档节目,近期身边的人聊的全都是西安的教育问题。

记得读研究生时,我们第一次上政治与教育的专业课。导师上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超大的多层蛋糕,每一层蛋糕都被切分成不同大小。导师解释说,每一层的蛋糕对应不同级别的政府体系,而每一层不同大小的蛋糕块,代表着这一层面上权力大小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公司、学校、非营利机构等等)。

在这个简单的蛋糕比喻中可以看到,教育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拥有不同权力和利益取向的个人、组织都参与其中,而教育部门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而已。教育局是政府教育权力的执行者,只有权力分配合理了,政策才能有效执行。

问政时,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就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商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矛盾,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坦言,这个事情部门很难去管。教育局当然要管这个问题,但要管好的前提是,不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达成共识,相互配合,甚至让渡一些各自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部门发挥管理和执行的作用,推动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多方合作在解决教育问题上也很重要,这需要了解教育的人来进行统筹规划。比如,在出台相应政策规定前的“调研”,涉及到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因此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贡献力量,也需要相应的大数据和技术的参与。这时候,是否可以通过多方力量的合作来实现科学有效的调研,首要的因素在于,是不是有这样需要懂教育规律的行政人员来设计、统筹和组织。从调研这个小环节中,可以看到随着教育管理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增加,教育部门对于自身人员在教育研究和数据分析上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父母也是不可忽视的主体。他们手中的权力并不小,不仅可以决定满意与否,还可以选择改变与否。比如,他们可以为孩子选择是否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要上哪一种类型的学校,课后上什么样的兴趣班,为孩子营造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病,等等。

对于教育这样具有公共属性的服务而言,倘若利益相关方仅仅处于第一层次“利益共同体”的话,教育往往会沦为彻底的“商品”,因此需要他们能够构建事业共同体,甚至命运共同体。而要做到的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能够清晰地表达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和规划,与不同参与方多展开公开而透明的互动。这样,社会多方力量才能逐渐形成共同的愿景,建立推动改变的共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让这个城市的根生长得更好。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更在意教育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从而总是在急迫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忘了解决问题,终究是为了更快地奔向那个理想的愿景。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就不能忘记兼顾多方参与主体,只把教育问题当成教育部门的问题,否则永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作者:郭鑫悦

《中国青年报》 2018年4月12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