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深化高教评价体系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质量教育、高水平科技、高质量人才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高等学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会点和结合部,承担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重任。高等教育评价牵引着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明确育人导向,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任何一项改革创新,都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对现存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到改革着力点。当前,高等教育评价存在评价指标同质化和碎片化,评价主体多元性不足、多元参与度较低等问题。近年来,各类高等教育评价排行榜层出不穷。这些排行榜在某些方面有其合理性,同时存在片面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导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要求和发展定位,用相同的尺子去测量不同类型的学校,显然难以彰显学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我国高等教育在组织形式、培养模式方面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一方面要与国际高等教育评价先进思想理念和模式接轨,基于国际平台建设更为普适的评价体系,以实现世界一流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必须在高等教育评价理念与导向上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使命,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树立并内化科学的评价观念。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要培养科学合理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社会评价观,以增强其评价导向的正确性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首先,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和价值依托,“评学生、学生评”应该是高等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发展是动态、多元、全面性的。因此,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增值部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要将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观念融汇于高等教育评价的各个环节之中。其次,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掌握科学评价方法的优秀教师和组织,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评价、专业评价、学校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教师的声誉激励机制,加大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职业行为的监测与反馈,回归育人初心。再其次,坚持高校特色化评价。我国数千所高等院校在各自的办学定位中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使命与任务,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征构建特色化评价体系,强调特色发展,注重社会贡献。可以考虑在评价指标中加入单位办学成本下的办学成效指标,也就是用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总成效除以学校办学的总成本,测量出各类高校的办学效益和贡献度。

    探索并完善适切的评价指标。第一,重视学生评价。应建立起一个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动态评价指标,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知识、技能、素养、情感、品格等全方位的发展提升;着眼于学生学习效果,可以从学生创新成果、深造比例、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考察;着眼于毕业生质量,则可从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度以及毕业生自身获得的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二,改革教师评价。将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作为发展性指标。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经验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真正做到科教融合。第三,创新学校评价。学校评价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考虑被评高校的育人过程和育人效果,即从学校的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学术资源等方面考察,可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生满意度等指标。这样,才能让高校评价结果客观反映高等学校的育人情况,起到坚定高等学校的育人初心、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作用。

    搭建并优化立体的多元评价机制。近年来,由于知识和信息爆炸式增长,学科专业不断整合、交叉或分化,专业性评价及其同行评议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境。多元评价方式互补成为保障评价结果客观性的重要举措。院校自评是高等院校自主对学校各领域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有利于院校自身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简政放权,同时要求高校加强自律,强化管理。此外,还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引导高校致力于特色化办学、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全面性发展。院校自身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意识,科学制定自评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组织程序等,客观评价,形成报告,从而解决自身问题、保障质量提升。第三方评价组织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多样化与现代化。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在宏观层面把握第三方组织评价的价值导向,完善第三方评价组织的准入机制、承担权责、参与形式、人员构成等。为避免受到社会多元利益驱使影响评价过程的专业性与评价结果公正性,第三方评价组织应受到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渠道。第三方评价组织自身要不断提升信誉,自觉接受政府检查与有效指导,吸引高校主体参与评价,增强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间的互信度。

    高等教育评价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不断加深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的认识,对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实施系统性评价改革,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上花大功夫、下大气力,切实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作者系南宁师范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