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军:“奔跑”在乡村学校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黄莉萍

“面向分水江,春暖花盛开。”每次清晨驱车去桐庐县分水镇,退休后爱写诗的盛志军总会在杭州市富阳区和桐庐交界处的分水江畔停留一会,“就三五分钟,看看江水,想想未来”。

61岁的盛志军是2017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因为乡村情结,退休前的最后一课,他弯腰深情吻别相伴了40年的讲台后,诗意盎然地走向了更宽广的乡村。对于乡村教育,盛志军都有哪些体会;到乡村学校半年多,他又做了些什么?近日,专程回访了他。

盛志军是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初中数学特级教师。他在我省教育界非初中数学领域被广为人知,源自退休前夕那深情的一吻。对于自己40多年“静悄悄”的教育生涯,盛志军倍感欣慰,“这一生,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盛志军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速度虽慢,但我始终坚持‘向野生长’,不断研究、学习、实践和积累”。

毕业后在乡村任教时,盛志军就常常疑惑于学生们的状态——“为什么有些学生到了初二成绩会下降”“为什么这样上课效率不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推理”……他的疑问总是很多。于是不断地反思和研究课堂,研究学生。“身边没有人可以给你解惑,只能靠自己买来相关书籍自学,边琢磨边实践。”好学的盛志军在30多岁“高龄”时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最前沿的数学教育理论;40岁“高龄”时,学校没有电脑,他就和同事各自带上6000多元进城买了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一起自费买电脑的同事,后来成了富阳区的计算机教研员。”而计算机之于盛志军,让其教学研究从此插上了飞翔的翅膀。2000年元旦,43岁的盛志军“出”了本“书”。这本名为《教坛拾零》的“书”,收集了他关于数学教育、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获奖、发表、交流的课题报告、论文还有随笔。虽说是“自娱自乐”,盛志军很认真地在扉页上写下了世纪寄语:“为了祖国的栋梁之材,在21世纪更加辛勤耕耘,献出我毕生的热血、智慧和力量!”

这本被盛志军多年后称之为“土书”的册子,点点滴滴都是他一路探索的心血。“如果说我攀登的教育高峰像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那时的我到达了腰上的一个黄金分割点,这让我自豪,也因此更有责任和勇气!”

“乡村教师,最缺少的是目标和坚持;因为眼界不开阔,而没有攀登的勇气和自信。”他决定用同理心去带领乡村教师突破自我,快速成长。

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有4个。先后成立的桐庐县分水初中盛志军乡村名师工作室、富阳区郁达夫中学盛志军名师工作室、富阳区乡村特级教师盛志军工作室、杭州市乡村名师盛志军工作室。

每周一次,清晨7点,盛志军的小汽车会准时从富阳城区出发。他自驾60多公里,轮流为分水初中两个校区数学组的教师听课、评课。而其他3个工作室,他也每周都要跑。富阳区场口镇中学、东洲中学……他“奔跑”在富阳区的各所乡村初中,不仅开展课堂的听课指导、教科研引领,甚至亲自上阵上示范课。“有时候一天要听3节课,其他时间大家现场交流,也在微信群中交流。”在听课、交流中,盛志军被乡村教师们火热的学习热情所感动。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即便是冷雨的日子,我们的心灵却是温暖着的,因为这是我们作为盛老师学生的春天。”如今,分水初中教师汤宇清已经可以自信地挖掘学生思维,带领学生延伸到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学习上。

汤宇清充满诗意地写道“乡间的小路上,伴随着阳光、小草和春天泥土的芬芳/盛特,与您同行真好!”

盛志军则在最近开出的盛志军乡村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中写道“我们为了振兴农村教育走到了一起/是3000多年前在巴比伦数学神庙里相遇而结下的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