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工作如何开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如何看待与落实这项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的崭新教师评价改革制度?

    内涵与价值剖析

    “述评”在《辞海》中解释为“叙述和评论”,但不能将“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简单理解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叙述和评论。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强调要建立在“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基础上,要求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就是要教师每个学期精准分析和把握每个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学业水平是否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在这里学生和教师都是评价者,更是被评价者。这是当今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具有“三新”特点。

    一是“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的新措施。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教育者的广泛共识。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是教育公平理念主张下,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测量评价技术条件下,践行“因材施教”的崭新措施。

    二是落实“精准分析学情”的新制度。从党中央到教育部的政策文件,都强调精准分析学情,因材施教。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是在通过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来保障教师对每个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与把握。

    三是教师基本工作职责的新要求。《总体方案》提出将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这使得各学科任课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发挥评价的育人作用,并主动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指标与方式探索

    目前,在落实层面还缺乏大家共同认可的学业述评指标框架,缺乏有效、高效的述评办法和技术支撑。亟须针对实际问题加强该领域的学术和行动研究,笔者建议教育部门、学校、教师进行行动探索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立足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目标有总目标、学段目标,还分学段描述了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业质量要求。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本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描述了各级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明确了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述评,必须照应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要求、学业质量标准。

    二要立足质量评价标准。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学生学业发展的评价指标,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学业发展的考查要点。其中关于学生学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可以直接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业述评的指标框架。

    三要依据评价科学方法。学生通过不断内化和反思,建构自己的意义系统,形成对自我、对社会的理解,但此时“学业自评”生成的意义是任性的、随意的。教师或同学的“他评”,若不干涉其结果仍然无法逃离评价主体的个人偏见、误会。必须通过对话协商,过滤偏见,达成意义共识,促使学生生成的意义系统走向客观化。因此,教学述评在方式方法上,不是简单的“自评—他评”式参与,而是师生协商、讨论、对话式的深度互动参与。

    四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例如,美国强调基于标准(高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全国测试强调统一性、保持地方性和灵活性、关注弱势群体等;英国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性格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法国要求教师需要按照法国教育大纲所确定的标准,参与课程教学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教育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等。

    依据上述讨论,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可以用2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来构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述评指标体系与模式。

    A1.学习习惯:B1.学习动力与态度;B2.学习方法与习惯,从日常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中获取述评信息,在与学生对话协商中做出评价和改进行动措施。

    A2.学业水平:B3.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课堂表现、作业、考试测验中获取信息,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该学科学段目标和分学段描述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业质量要求,或通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确定的该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分析述评学生所处的学业水平等级及其知识技能漏缺,通过与学生对话协商做出评价或者形成改进策略共识;B4.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能力,结合学科课程内容,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在该学科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述评,把学生对该学科某个内容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B5.创新精神、潜能倾向发挥、兴趣特长养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观察和调查测评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等,分析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程度,运用模型计算其学习成绩最近发展区成绩提升目标及期末达成度等,分析本学期以来成绩发展趋势与状态,述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通过师生对话协商,形成每个学生该学科的期末学业述评报告和学生自己的寒暑假行动策略,汇集给班主任形成期末综合评价报告。

    制度和流程创建

    教学述评要真正行动起来、发挥好作用,还需要在制度保障上下功夫。

    一是技术保障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述评,具有涉及学生人数多、述评的课程内容多、述评指标多、述评时间战线持久、述评个性化程度高、述评问题深入、述评过程与方式不简单等特点。仅依靠教师人工操作,极易流于形式。如果把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测量评价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综合运用起来,建立满足这些功能的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在述评信息采集记录、分析运算、评价报告形成等工作上“零负担”,教师只需把时间、精力放在教学与指导学生改进和发展上。这就需要学校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述评的技术保障制度,完善技术支撑。

    二是述评流程制度。教学述评的流程可以是:学期初依次确定述评责任主体(各任课教师)、述评对象(每个学生)、述评内容、选择述评指标;学期中运用数据技术平台采集信息,师生运用信息互动对话协商评价(每月或者半个学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改进与学生自主负责的改进行动反复发生(这是述评的主要功能和根本目的);学期末师生共同对照过去检视变化与进步的情况,形成期末述评报告(应当实现自动生成略加修改即可),师生对话协商形成寒暑假学生自主改进发展行动策略;最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依据平台数据和师生教与学改进行动情况,依据学校对教师教学述评的考核评分办法做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三是考核评价制度。如上所述,教学述评已经是国家赋予教师的一项工作职责,那么可以在期末考核中单独设立一个独立的一级指标“教师教学述评”,单独占一定的权重,也可以放在教学业绩指标中作为一个二级指标占一定的权重。学校需要制定考核的评分规则和分数解释、运用的规则。评分的要素可以是:平时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情况(看评价记录)、师生述评互动情况(看评价记录)、改进的行动情况(师生自我报告)、改进效果(客观数据前后对比)、期末述评报告与指导学生制定的寒暑假自主改进发展行动策略等情况。学校可以试验性地建立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

    (作者秦建平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办公室主任、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教育规划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齐林泉系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彬武系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邵国希系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