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不好怎么办?写,才能越写越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华贤

现在有些初中生个子已经一米八几了,可待人接物、生活自理方面基本不懂。在写作上,也存在这种现象——眼高手低。看别人写的文章觉得一般般,甚至不屑一顾;可等到自己来写就写不好,连一般般的文章也写不出来。

眼高倒不是出于傲慢,而是见得多,想得深;手低呢,就是因为平时操练得少,写起来磕磕碰碰。“眼”是一种知识与见解,它来源于阅读和思考;“手”则是一种能力与本领,它依托于反复地训练实践。

眼高手低的成因可能是:眼越高越不敢轻易下手,手就越来越生疏,本领往往就越来越低。

眼与手存在着这样三种关系:眼高手高、眼高手低、眼低手低。

眼高手高的人,见识广博,对别人的文章评价入木三分;自己也有两把刷子,写出来的文章力透纸背,独树一帜。教师当中不乏这样的作者。

眼低手低,则刚刚相反,两方面都欠缺。有没有眼低手高呢?这样的人不可能存在。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40余年,据我观察,当下的语文教师作者队伍中,比较普遍的是眼高手低者。说实话,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有些甚至相当不错,可写作能力却不敢恭维。这样就变成只能夸夸其谈了,就语文教学而言,夸夸其谈也是一种本事。但如果不能写,其影响力就有限,无法让人从心里佩服。

教师如何走出这一困局,成为眼高手也高的人呢?

首先,要提高对写作的思想认识。想和做是两个层面上的事,想得好,不等于做得好。理解能力是相对抽象的,而写作能力是具体实在的,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正如游泳,必须下到水里,在一次次划呀蹬呀的过程中,逐渐摸到门道。一个从来不肯下水的人,肯定不会游泳,同样,一个只是看人家文章,只学习写作理论却从来不写的人,肯定写不出好文章。眼高手低的本质,是认知与能力的悬殊。眼高不代表就能手高,两者不是同步的。

其次,要加强语言的实践训练。手低的关键是语言表达弱,心里想的,无法用笔如愿表达出来。明明有一个观点,也有一些具体的材料,但写出来之后,自己看了都要摇头,别人自然更不忍卒读。

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但如果教师自己也想写文章,平时就加要强实践训练,最好每周动动笔。语言运用的流畅性、节奏感、生动性等,是很难从理论上说出来的,只能凭感觉,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在亲身体验中,在反复训练中才能生成好的语感。

再次,要敢于献丑让人看。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勇敢地把作品拿出来让人挑刺,最好是在写作之初或者写作过程中就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者主动与人商量,共同探讨,以便少走弯路。

有的人很不愿意把文章拿给别人看。自己花了心血写成的,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有点偏爱可以理解。但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不要以为自己一定写得非常完美了,别人往往会从一个你想不到的视角看过来,说不定能挑出一大堆毛病。

当然,对别人的意见,只能参考,不能奉若神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