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安徽省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送上祝福,感谢师恩,喜迎第39个教师节。欧宗涛 摄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

    时序更替、秋色醉人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教师节。这一天,凝聚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体验。心怀温暖与感激,让我们向1880多万躬耕教坛、培根铸魂的人民教师道一声辛苦了!

    强国建设的战鼓擂动、号角长鸣,无数人民教师甘作一朵朵奔腾的浪花,无怨无悔地投身于时代的滚滚洪流,推动民族、历史向前发展。

    一

    扎根山区特岗,不让一人辍学。14年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柏树沟学校校长张杰先后在5所学校任教,化身孩子前行路上的“提灯人”,将最美好的年华和热情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

    为了提醒自己“争分夺秒”,我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挂了钟表。“每讲两节课,我备课至少8小时”,虽已鲐背之年,仍每日坚持工作6个小时。

    59岁的万步炎几乎满头白发,他笑着说“这是大海的馈赠”。把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当成努力的方向,万步炎常年生活在大洋上、研究室里,带领学生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

    ……

    心有万顷碧波,目光自是一片清光澄澈。别人眼中的苦,却是他们心头的乐。在人民教师群体中,这样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虽然他们执教领域、授课方式、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躬耕教坛、甘于奉献、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他们乐教爱生、启智润心,俯下身子甘做铺路人,在最普通平凡的岗位上成就每一个孩子的精彩;他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在知识的领域上下求索、默默耕耘,栉风沐雨、百折不回;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扎根教坛、以文化人,满怀赤诚、奉献一生。

    他们躬耕教坛的师者形象,彰显着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他们为何会作出这样的选择?透过历史的烟尘,探寻其中的密码会发现:躬耕教坛的选择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教育传统中。

    ——躬耕教坛,是一种行动上的坚守,意味着勤劳耕耘、甘于奉献。这是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集中体现。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对于土地的依赖、敬畏,塑造了中华民族勤劳耕耘、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节俭谦虚的性格特征。在躬耕教坛的教师群体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血脉的流淌。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农民爱护自己的庄稼一样对待学生,像耕农敬畏自然规律一样尊重教育规律。教师这份职业来不得半分虚假。正是躬耕教坛的教师心怀仁爱,有着日复一日不减的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忘我奋斗,才有一代又一代人拔节孕穗般地成长。

    ——躬耕教坛,是一种思想道德上的锤炼,意味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这是中国教育传统中师者精神的魅力彰显。

    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的自我精进到“行为世范,学为人师”的自省自律,从“传道授业解惑”“因材施教”的能力养成,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师者精神。无论是孔子、孟子、朱熹、张载,还是蔡元培、陶行知、梅贻琦、张伯苓,或者是今天躬耕教坛的时代榜样,无一不是把思想道德上的锤炼作为一生的修行。他们躬耕教坛的人格魅力,不仅影响学生的一生,更引领着时代的风气。

    ——躬耕教坛,是一种价值上的选择,意味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这是家国情怀、教育报国等精神的传承演绎。

    选择了做教师,就选择了与国家命运血肉相连。躬耕教坛承载着中国人教育报国、教育救国、科教兴国等理想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钱伟长、华罗庚、郭永怀等冲破各种阻力,毅然奔向祖国的怀抱。与新中国同行的岁月里,“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用自己的选择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用自己一生的坚守践行着“学以报国”的使命。这不仅是延续“以文化人”的文化传统,更是在成就他人、报效国家中无限延展生命的宽度。

    今天,教育强国的路径从未如此清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中国教育的伟大使命。“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这是千千万万人民教师回应时代呼唤的主动回答。

    二

    以教育之强奠基国家之强。凝聚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精气神,不是简单说说、喊喊口号,也不是单靠外在力量驱动就能实现的。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躬耕教坛的师者,将伟大美好的蓝图变为肉眼可见的现实。

    ——锻造攻坚克难的实力,教育强大迫切需要教师躬耕教坛。

    纵观人类文明史,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把教育视为对未来的“战略投资”和持久繁荣的根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60%、教育强国指数比2012年上升26位……这一串数字,量化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快速腾飞,标注了一个民族的奋斗足迹。

    “强师计划”“优师计划”等强力举措纷纷出台,让教师队伍实现了规模的显著扩张、素质的不断提升、结构的不断优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还需要一代代教师艰辛跋涉、辛勤耕耘。教师需要承担起为国家育人才、为强国固根基的使命,更要结合时代所需,重塑自身,走向创新、拥抱创新、培育创新,为教育强国建设而教、为未来宏图而教。

    ——提振自立自强的底气,国家强盛迫切需要教师躬耕教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夯实富强之基,迫切需要新时代的师者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育时代之新才。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都是一次披荆斩棘的闯关夺隘。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一批有躬耕情怀的师者,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

    “努力事躬耕,但愿成嘉禾。”培养栋梁之材,不仅需要教师学业上的指导,更需要信仰上的指引。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唯有自身理想信念坚如磐石、潜心治学笃行不怠,才能把炽热的教育情怀转化为持久的报国行动。

    ——夯实优质均衡的基础,人民幸福迫切需要教师躬耕教坛。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到化解普职分流焦虑,从县中振兴到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一个个教育话题无不彰显出人民对于获得更好教育机会的呼唤。

    为学前教育立法,扩大公办园学位,“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双减”政策扎实落地、家长和学生的身心负担变轻;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的期盼。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需要我们的教师以躬耕教坛的姿态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用青春和汗水回应国家之需、人民之需。 

    三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强国建设恢宏壮丽的新篇章已经开启,教师躬耕教坛的精神内涵也在新的语境下发展演进。在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躬耕教坛的师者应该有一幅怎样的画像?

    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教师致信,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也为我们清晰描绘了新时代躬耕教坛的师者画像。

    ——把牢强国建设的正确航向,新时代的师者应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坚定之师。

    “时代楷模”钟扬,援藏16年,跋涉50多万公里,采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他在世时,曾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到那么多地方采集种子?”钟扬的回答是:“国家需要、人类需要这些种子。”

    在中国大地上,有无数教师像钟扬这样,一生孜孜以求,追随心之所向,以身许党许国。他们始终心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充满殷殷的爱国情怀,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

    为什么需要信念坚定的教师?强国建设是人力、国力的比拼,更是一场意志力、民族凝聚力的较量。唯有依靠将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化为职业信仰、将自身的价值选择与国家民族大计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的教师,才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方向,培养一批又一批立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同人民一起奋斗的有用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