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吉林省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逐渐构建了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现代职教体系,驶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吉林省特色“双高计划”学校、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

    专业设置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是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学校紧跟区域产业振兴调整和升级发展步伐,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真正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此外,根据各类专业不同的培养需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途径,将课堂建在生产线上,真正让学生“所学即所用”。近年来,学校以幼儿保育、机械加工技术、农学(种植养殖)、电子商务四大领域为基础持续发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育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将幼儿园办在学校

    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保育专业的专业化特色,学校早在2018年就与吉林华滩幼教集团达成合作,将旗下阳光巴学园幼儿园引入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校企“双主体、六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六共同”即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效果。通过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和“创新型团队”交互培养,促进岗教融合,实现园校无缝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适用性。

    将工厂办在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一门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专业,为了使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2022年,学校与桦甸市守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在校内建立守君农机具加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承接生产“订单”,大力推进岗课融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参加生产实训。此外,学校还发挥自身科研攻关优势,与企业共同研发了新一代玉米播种机和扣半犁,产品远销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现学校及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同振。

    将农场办在学校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学校骨干建设专业和吉林省“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目前还增加了中高职贯通畜牧兽医专业。为了让学生学得好、用得上,学校一方面向内发力,大规模建设温室大棚,构建生态农业科学实验园区,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学技术;一方面向外开拓资源,先后与桦郊乡友谊村、北台子农创园、九个榛子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平牧场等企业达成合作,推动农学三星级导师工作室建设,让学生向一线专家学实操,职业技能与素养快速提升。同时,学校还特聘桦甸市畜牧专家孙德友为客座教授,开展实训教学及涉农培训,有效推动技术成果的传承和推广,助推桦甸黄牛产业发展。

    将电商直播办在学校

    电商直播如今已经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学校与时俱进,增设了相关专业,研发了系统的培养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岗位业务流程和实操技能。2022年,学校与万维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构建电子商务实训室,开设直播综合实训课程,实现直播间生产性教学。联合域内九个榛子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出彩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搭建学生直播专场,在线销售桦甸市农特产品,让学生在实战中检验所学,为桦甸市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方面,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攀升。2023年,学校捷报频传,在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人机竞速赛项中,3名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对口升学高考中,33名学生考入省内重点本科院校。

    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常年与地方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下岗再就业、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新型学徒制等培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实际需要,在全市各乡镇及社区筹建9个教学点、5个专业、24个培训班,年均培训1000余人次。学校技能人才评价中心积极开展社会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通过社区教育学校和乡村振兴工作站,解决企业用工难、专业技术人员无资质、农民培训无出路等各种技能提升问题,充分体现了县域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4月18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推进会”上,学校代表吉林省就农学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了经验交流。

    未来,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坚持“孝信育人,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全力打造全省首批乡村产业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为建设国家示范性县域职教中心踔厉奋发,为乡村振兴献策、献力、献技。

    (吉林省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孙继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