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智不全”者无法承担的责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力 耕

鉴于《琅琊榜》口碑一直不错,我最近才补看。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时间的风险。但看了十几集之后,发现其本质上仍属所谓的宫斗爽剧,只是细节上有很多新鲜之处。比如剧中有一个名叫“飞流”的人物,每次出场都很能吸引人的注意。

飞流是一个未成年人,但不知为什么,主创者喜欢让所有人对他作出“是个孩子”和“心智不全”的评价。

如果这是一种负面的批评,就等于说“孩子都是白痴”,作为一个多年修习教育理念的人,我还从来没有听说也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

但也许这是作者的一种反讽呢。“心智完全”的大人们进行着尔虞我诈的阴谋,而飞流就像浊水中的一股清流,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如果是这样,飞流就是特殊的,就因为不成熟,就因为未脱孩子气,让他跟周围这个成人世界区别开来。

所以,作者的意思是:孩子是最好的。

这点我同意,孩子的情商不知比成年人要高多少。成年人受到打击,一夜之间白头的典故不是没有,一瞬之间精神崩溃的也不少,但你听过孩子发疯的吗?并没有。在文学作品中从没有过“小疯子”的形象。孩子虽然“心智不全”,但很多水平要优于成年人,比如记忆力、语言学习力、想象力等,只是这些能力如果得不到呵护和拓展,在年龄增长中逐渐退化,就变成正常成年人的状态了。

这个“孩子”可以代表普天之下的孩子,用来说明——大人比不过孩子。论武功,飞流无人能敌,就连大内武功第一的蒙挚将军,最多也只能跟飞流战成平手。这一点无疑能俘获观众的心。

上网一查,虽是次要角色的飞流,粉丝还是挺多的。这是主创者使出各种手段为飞流圈粉的结果,尤其是采用相互矛盾的特征搭配,比如较为传统的“年纪小+武功高”,以及已成滥调的“颜值高+有才华”。至此,飞流这一形象只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重复了《说岳全传》中岳云这类形象。

这些都不足为奇,其实飞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他和主人公梅长苏的关系。作为梅长苏的贴身侍卫,飞流像影子一样不离左右;而网友们认为,梅长苏担当着类似于父亲或兄长的角色,对飞流进行着管教。

我说的是“管教”,不是教育。可能不少观众会下意识地产生结论:飞流是梅长苏的一件教育作品。

至于这件作品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却几乎没有机会见识一下。飞流的顶尖武功好像从来不需要人指导,他每天也只是乱逛、瞎玩,没有“拳不离手”的勤奋特质;飞流似乎也不是文盲,但我们从没见过梅长苏教飞流识文断字,或者给他琴棋书画方面的文艺熏陶。

我们甚至从来没有见过梅长苏对飞流有更多的言语交流,比如情理之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或者几句足以成为经典台词的深沉哲理,这本来是可以增添“江左梅郎、麒麟才子”的角色内涵的。这些一概全无,除了一两声指令:“飞流,住手!”“橘子只许吃一个。”“去玩吧。”梅长苏对飞流只有呵斥和限制,至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展现出来的是一团空白。

当然,飞流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这很符合“孩子”的人物设定,也符合大教育家们“玩即学习”的理念。爱玩的天性赋予了飞流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人格。但飞流到底在玩什么?难道玩是他练功的一种方式吗?则没有具体交代。

每当梅长苏发生危险时,一直在玩的飞流从天而降,总能及时现身护主,恪尽一名侍卫的职守。如此专业水准和责任意识,不仅超越了孩子,也超越了成年人。

矛盾特征又增加了两对——“无拘束+责任心”“放养+成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能使观众眼前一亮——没见过这么牛的小孩子。但说到底这只是武侠作品的惯用手法罢了。讲不清楚的东西,或略过,或侧写,或掩饰,以衬托出梅长苏的深不可测。

而我倒是认为,梅长苏与飞流之间的关系,不是教育的关系,而是收养的关系。

教育与收养的区别在哪里?在于目的。

行为的两端分别是实施者和接受者,如果实施者以接受者的利益为目的,这样的行为就是教育,两人就是师生关系。其中也包括亲子关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被教育者为行为主体,一切以被教育者的成长为出发点。

反之,如果实施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只付出极少的代价,却得到大量回报,实质上是对另一方的剥削和榨取。

梅长苏对飞流的养育成本极低,连橘子都只许他吃一个,法外开恩最多吃两个。橘子又不是什么害人之物,不知如此管教用意何在;誉王送飞流一套金丝软甲,梅长苏以贵重为由代为拒绝,并不尊重飞流的主观意愿;至于担任护卫的佣金,估计也是分文不需;飞流是个孤儿,没有家人,也不需要梅长苏负担家庭抚养费……但飞流却始终忠心耿耿,不离左右,尽心尽力保护梅长苏。

外形养眼、能力超强、死心塌地、没有心机,还是免费的,谁不想要这么一个小跟班呢?这大概也是作为宫斗剧让观众最“爽”的一面。

话说回来,这样的人设真是全新的吗?还是似曾相识呢?我们能看到一幅画面:飞流躺在梅长苏膝头,梅长苏对他慈爱相望。但这种温馨场景同样也可以发生在主人和宠物之间,而且飞流不是一般的宠物,是不是更像良种猎犬呢?我之所以不拿农村大黄狗来类比,是因为它比后者能力要超出很多。

看过的话,喜欢的话,要恨我了。但我确是好意,希望年轻人不要受电视剧的毒害,一个人如果“爽”惯了,离成熟也就遥遥无期了。

网上有人在猜测作者的年龄,认为文笔老辣的人,应该在30岁以上。我没有兴趣加入这种猜测,但我认为至少在心理上,作者本人还是一个孩子。

因为,她对“养育”的理解停留在缺乏生活阅历的臆想层面。有时,作者把自己投射在主人公梅长苏身上,给他添设一位亦弟亦子亦犬的护卫;有时,作者又把自己想象成飞流,孩子惜孩子,自惜自怜,用自己塑造的人物对抗和嘲弄讨厌的成人世界。

《琅琊榜》的其他部分也见不到教育行为,比如皇后与太子之间。因为皇后无子,太子是庶出,所以母子之间也是收养关系。静妃和靖王母子是正面人物,亲子关系也是母慈子孝,但两人见面机会极少,而且故事开始时靖王已成年,所以静妃的教育过程观众无缘得见,作者也可以省心了。

因此,宫斗只是一种文学题材,宫斗情节的繁复并不能和身心成熟画等号,所以通过看宫斗剧,哪怕像《琅琊榜》这样广受好评的剧,并无助于人的成长,吸取不了什么营养,甚至反而会产生误导。

为人父母者,为人父母之前,要做的准备主要是心理上的。

养育一个孩子,是要全身心付出的。虽然孩子不需要也不应该一天24小时受到关注,但养育者在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无论是让孩子得到启发、感召、快乐、挫折甚至磨难,都将孩子放在中心的地位,而不奢求任何回报。

如果养育者本人心理上仍是个孩子,他就仍处于索取阶段,养育他人会是一种承担不了的重负。许多成年人未必就懂得付出,巨婴俯拾可见;父母和子女也未必就有教育关系,只要父母心理上不成熟,子女可以是宠物、陌生人、谋利工具或别的什么,除了是自己需要负责的对象。

由于父母上岗不需要执照,一些人随随便便就成了父母,无论目的何在: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体验过程、完成任务、爱情结晶,或者只是想有个孩子当宠物养……都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你准备为孩子付出吗?还有,你非得要得到什么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