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体达用砺初心 聚焦“六有”育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为谁培养人,体现的是立场;培养什么人,体现的是观点;怎样培养人,体现的是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重要观点、基本路径与根本立场,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溯本求源,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精神脉络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说文解字》曰:“才,草木之初也。”朱熹注曰:“才,犹材质,人之能也。”人之成长,亦如草木萌芽,都强调从先天之“质”到后天之“能”的更新迭代。高质量人才培养必须依靠高质量教育,北宋教育家胡瑗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深刻阐释。

    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继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管人才”等重要表述。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从党的十八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再到党的二十大“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等重要理论创新,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人才提供了行动指南。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溯本求源,方能鉴往知来、行稳致远。当前,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理论脉络的重要一环。

    明体达用,深挖“六有”人才培养的丰富内涵

    “明体达用”是北宋教育家胡瑗的教育思想精髓。“体”指经训大义,“用”为经世致用,“明体达用”即经义与治事的有机结合。多年来,湖州师范学院一直秉持并延续胡瑗的教育思想,以“明体达用”为校训,深挖其思想内涵,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明确“明体”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志向的人,“达用”就是培养有用的人、做有为之士。培养“明体达用”的“六有”人才,正是传承中华优秀人才培养传统的实践探索,符合当代教书育人的要求。

    “六有”人才,其灵魂在于“有理想,有道德”。铭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崇德向善中铸魂育人,是中国特色人才培养的灵魂所在。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探索“四融入一支撑”思政理论课教育模式,成立浙江省首个马克思主义讲习所,获批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建立从城市到乡村“全域融通式”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六有”人才,其核心在于“有知识,有志向”。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具有“浙江味”和“湖师味”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着力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坚持引导广大师生胸怀“国之大者”,大力推进“三支一扶”计划与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搭建社会志愿服务平台,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等。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和乡村教育为导向,多年来坚持定向培养乡村基础教育师资,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打造“乡村优学”教育品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六有”人才,其关键在于“有用,有为”。学校坚持“师范+应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政府部门引导、需求驱动、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校地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进青年社会实践,近3年组建主题实践团队近270支,青年师生近6000名,多次获国家级表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务本求实,做好“六有”人才培养的时代答卷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教师教育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第一阵地,在教育强国事业中发挥着根本性、先导性作用。

    学校始终将教师教育作为主责主业,强化“学生为本、学者为重、学术为要、学科为基”办学理念,坚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累计为社会各界培养毕业生十万余名,其中包括600余位中小学校长。

    坚持强师报国。主动把学校事业发展融入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中,以课程为重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推进“六有”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发挥教师教育主体作用,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坚持因地制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办学方针,扛师范旗、打“两山”牌、走应用路,走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坚持守正创新。抢抓数字变革新动能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拓展“新师范”学科专业重构的新通道,开辟师范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建构时代特色鲜明的“新师范”湖师样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将始终铭记培育“六有”人才培养的初心使命,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主动承担起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的历史重任,加速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一定水平、一定地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