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能形容头发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 培训中心 徐如松

作为一名细心的读者,我发现不少作家喜欢用“一丝不苟”形容整齐的发型。比如毕飞宇在长篇小说《平原》中写道:“头发是一丝不苟的,整整齐齐地梳向脑后。前额则是一片疏朗刘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也许是职业使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总感觉头发是不能用“一丝不苟”来形容和修饰的。

查《现代汉语词典》,“一丝不苟”的意思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商务印书馆,第5版,第1599页)《新华成语词典》说“一丝不苟”是形容对事情的态度,并给出两个例句:一是《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另一是著名作家邓友梅《话说陶然亭》:“我看出来,你是个学风严谨、一丝不苟的人。”这两个例句,显然与头发无关。

近日,我又读到一位青年作家用“一丝不苟”来写头发,我与之微博互动,得到如下答复:从语法角度讲,“一丝不苟”确实不能形容盘发的状态和动作,但这种貌似不合规范的用法,却可能恰恰蕴含着语言的迷人之处。

作家在答复我的过程中,发起了一个“教语文跟写小说是两回事”的话题,引来一场热闹的“口水仗”。跟帖者立马站成两队,展开争论。在众多跟帖中,有一位博友言辞比较尖刻,他说:“当下语文教育,是对灵魂的背叛,对美的扼杀。”

虽然语文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用“一丝不苟”形容头发是否合适,这是一个语法、修辞的问题。语文教学要不要讲语法、修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文件,它指出“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显然,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机械的记忆。

我每次读到“一丝不苟”的头发,都会揣测作家可能是误将“丝”当作“头发”来解释了。也有很多作家是规范的,比如王刚在长篇小说《关关雎鸠》中这样写:“他发现老先生写字显得一丝不苟,完全是认真投入的。”(《人民文学》,2011年第10期)

而这位青年作家,偶尔为之,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因为文学呼唤“陌生化”,文学需要创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