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师资成为名校建设的“源头活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优秀师资成为名校建设的“源头活水”

□ 胡梦甜

“建设10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这是浙江省中职“三名”工程关于名师建设的蓝图。一位名师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发展,让学校在这个专业领域内率先突出重围,在小范围内获得影响力,赢得话语权。可以说,名师既是名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校影响力的缩影。

然而,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也是摆在名校建设面前的“老大难”问题。中职学校如何为名师成长搭设阶梯?如何用好“名师”这张金名片,进而发挥名师的“鲶鱼效应”?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师资是摆在名校建设面前的“老大难”

提到普教界名师,闭上眼睛脑中就能浮现出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一长串名字,可提到中职学校,却鲜有叫得响的名师。当前,师资队伍仍然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浙江省中职教育十分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由于缺乏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难以真正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忠林说道,“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没有担任过餐饮部经理的教师难以对‘如何有效管理洗碗工’之类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没有体验过采购岗位的教师无法解决‘如何控制采购质量’这一难题。”

事实上,跟普通中学教师相比,中职教师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并不容易,除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技能之外,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柏民如是说。头几年上课的时候,沈柏民发现,学校教学和工厂中的实际操作差距很大,由于重理论轻实操,他的课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为加强实操能力,沈柏民下工厂拜师学艺,一干就是5年。重返教师岗位后,沈柏民改变了教学思路,生动实用的课堂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采访中,也有一些教师表示,中职教育发展多年,却没有出现像普教界这样的领军人物,这跟教师成长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中职教师在地位和身份上的边缘化,导致其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同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要做培育名师的“伯乐”

虽然近年来投入中职教育领域的资金、设备很多,但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意识到,这些并非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师资才是其中的“源头活水”。基于此,一些学校开始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上用力,努力探索一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师资培养方式。

“百名教师进百企”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一项品牌活动。每年寒假,教师们根据专业分组进入全市的先进装备制造行业、餐饮旅游服务行业、汽车行业等,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技术主管、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能力要求等。4年来,已有1500多人次下企业调研,累计时间超过20000天。通过实践,教师掌握了一线的需求与操作要领,实践经验日益丰富,教学内容也更贴近岗位工作的需求。

除此之外,每周两次的“互看互学”活动也是该校教师的标准动作。或开展课题研究,或交流教学心得,或跨学科跟班学习,或观摩特色专业开展的活动,在原生态的课堂中,在全开放的教研氛围中,教师们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校长郑天顺看来,名校之强,强在师资,学校理应为教师成长搭设阶梯,做挖掘名师的伯乐。

“督导”是江山职教中心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大特色。学校聘请首席教学顾问陈余国为学校督导,帮助新教师入门、促进青年教师提升。今年开始,学校班子成员组成7个督导组,分别对学校7个教研组进行听课等教学常规督导,每个督查组每周深入1个教研组听课督导,1年内完成对全校所有教师的听课督导。校长赵筱红认为:“教师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教师对职业生涯的认知,只有当他们认可并热爱教师职业,才能找准奋斗方向,主动学习,从而找到发展的空间。”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深谙名校建设重中之重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队伍是一切理念、战略、机制的最终执行者。为打造一支有才华、有激情、有智慧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请进“智囊团”,将优质企业的专家作为选择性课改的主要力量,同时成立了“课程群指挥部”。在这个“指挥部”里,专家围绕“开设怎样的课程”“如何实践教学目标”“如何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等进行商讨、论证,为教师提供优秀企业的一线讯息,让他们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学校还为“名师”成长搭建各种平台,如开设优秀教师公开课、为名师著书立说、组织媒体宣传等。

“每位从教者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借助这些平台,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同时也为普通教师树立起鲜明的教学榜样,从而激发‘人人能成功、人人有价值’的内驱力。”高志刚说。

借助名师工作室,发挥“鲶鱼效应”

今年3月初,浙江省评出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58个,大师及大师工作室57个。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入围的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将分别牵头负责“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一个优秀的、有特色的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对精品化、动态化培养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名师(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有四,分别是“师带徒”培养青年教师;借助工作室这一载体培养优秀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工艺改进、产品研发等服务;引领和辐射周边学校教师团队的发展,优化区域教师队伍建设。

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朱滢元是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名师、第二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也是此次入围省“三名”工程的名师之一。他敏锐地意识到,汽车行业将出现服务多样化、服务便利化和服务品质化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朱滢元率先提出了校企合作研发汽车远程维修诊断指导系统的设想,并带着教师攻关研发。“做汽车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这正是朱滢元名师工作室设立的初衷。

除了名师工作室,近年来,浙江省也在试点网络工作室,即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团队成员,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通过网络辅导、在线答疑等网络研修活动培养学科名师,辐射、引领全省教师的专业成长。据悉,“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将达到500个。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江平建议,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鲶鱼效应”,打通各个中职学校尤其是行业性很强的中职学校间的“隔离带”,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