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Ellis A K & Fouts J,1997)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Vermette P,1994)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中小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国内在这方面的应该相对欠缺,很多“小组学习”缺乏理论上的支持,难于坚持到底。一方面是国情所限,一方面是师生及家长的意识不到位。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

尽管由于各国价值观念、教育教学条件以及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不同,各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概念、具体实施策略、方法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它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此为核心: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教师的精讲是为了提供活动的知识背景,小组奖励的实施为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基于以上对小组合作学习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如下表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功能联合体,由2-6名左右学生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合理有差异地建立相对稳定的组织。是属于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助合作。班内的异质小组间又大体均衡同质,保证了全班小组间公平竞赛。

2.目标依赖、利益一致

小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彼此依赖,小组目标与全班目标又紧扣一起。学习的成功既依赖于组员个人的努力,也依赖小组所有成员的努力,我的成功也为别人创造了条件(别人也如此),组内学习关系不是输赢关系,没有利害冲突,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3.责任明确、义务感强

合作小组解决解决了传统小组学习责任不清和搭乘便车的弊病。明确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每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大小与是否尽责联系;②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每个人都承担了小组特定任务,一个人完不成任务,不仅对他本人、对小组都带来影响;③每个都依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必须完成任务(包括测验独立作业)。另外,大家都有义务互相帮助,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道义上的承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体现学习活动的公益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