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2017年广州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评分补充细则及样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7-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评分补充细则及样例


一、

(二)

5.

【答案及标准】

第一次写瀑布交代与姐姐分别的地点,为下文鲁鲁在瀑布前哀号埋下伏笔;第二次写瀑布,呼应前文,刻画了鲁鲁的形象,表现了鲁鲁对主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瀑布的美及雷鸣般的水流声,与离别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营造了悲剧氛围。

[5分。答对一点2分,二点4分,三点5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

1.答案中提及地点的性质分别是“分别”与“思念”,则得1分;

2.结构上:第一次提及瀑布是埋下伏笔(1分),第二次提及瀑布是呼应前文(1分);

3.内容上:第一次提及瀑布是突出离别的伤感或不舍(1分),第二次提及瀑布是表达思念与哀伤(1分);就全篇而言,写瀑布营造了悲剧的氛围(1分)。

4.评卷时,踩点给分,意思表达相同或相近即可。

6.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及标准】

答案示例:

①动物的悲鸣:狗与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命运颠沛流离之艰。②人性的呼唤: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忠诚,人与动物也应平等、热诚相待。③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反映了战乱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真挚和热诚。

[6分。每一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

1.“动物的悲鸣”层面写出“两次离别”“被迫离开主人”“思念主人的悲伤”等给1分,写出与“被驱赶打杀”“命运坎坷”或者“颠沛流离”等相关的词语给1分;

2.“人性的呼唤”层面写出人与动物之间关系(平等相待或者关爱动物等)的给1分,由此进一步写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给1分;

3.主题层面写出“作者借小狗的悲鸣”写了什么内容(即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给1分,由此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扣住“无法掌握命运的无奈”或者“呼唤真挚、热诚、人性的善良”等给1分。

4.给分原则不拘泥于如何分层,而应关注是否答出关键词句。

 

(三)实用类(12分)

 9.

【答案及标准】

①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如宇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

③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

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

1.每一个角度2分,概括角度1分,分析1分。能结合材料分析出任一点原因,可得分析1分。

①演讲者的角度看,霍金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对理论物理学有卓越贡献(1分);靠电脑合成发音,以演讲的方式传播科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分)

②从演讲内容及方式看,他研究的内容是深奥难懂的(1分),如宇宙论和黑洞等,但他能把高深、枯燥的宇宙学理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1分)。

③从演讲效果看,对自身的经历、公众科学观的思考,对未知世界的探讨,引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1分),传递了多种正能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分)。

2.如果没有概括角度,但能在同一角度中分析出两点“超级演讲家”原因,可得2分。

3.如果同一个角度分析出两点或以上“超级演讲家”原因,最高只给2分。

4.如果只概括出了角度,没有结合材料分析,不得分。

5.原因还可补充为“从演讲影响的范围看,霍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分析1分);分析如果答为“演讲的声音遍布全球”也可得1分。

6.分析原因时要注意霍金作为“演讲家”如何体现其“超级”的。答案应该关照“超级”和“演讲家”两方面。

7.演讲的方式角度如果概括为“演讲技巧”亦可得分。

 

二、古代诗文

(一)文言文(19分)

13.

古文翻译评分注意事项:

1.翻译题评改时关注的顺序:先看大意,然后再看重点词的意思。

2.关于大意分的说明:大意分体现为“读懂”,只要句子结构基本完整,主谓宾的意思接近,即可得大意分,其他修饰成分可以略。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答案及标准】

(1)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很吃惊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可罢去?”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5分。译出大意给3分;“经济才”“力直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

1.大意部分,3分。

这道题共五句话:第一个分句大意正确,得1分;第二个分句大意正确,得1分;第三、四、五个分句大意正确,得1分。

①第一个分句“或传其语”:“或”解释为“有(的)人”。要把本句翻译为“有的人把皇上的话传出来”“有人把皇帝的话告诉他”等,意思接近即可,如果翻译为“彭时听到皇帝这么说”“有时传出他的话”等则不得分。

②第二个分句“时矍然曰”:要译出主语“彭时”或“他”;“矍然”要解释为“吃惊、惊惧、惊讶、惊异”等意思,如果解释为“恍然大悟”“急切”“马上”“激动”“坚定”“义正言辞”等则不得分。

③第三、四、五个分句“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句子结构基本完整、意思接近即可。大意分主要落在“何可去”上,可译为“怎么能让他离开呢”“怎么能被罢免呢”等,如果译为“怎么可以离开呢”“为什么要辞官呢”“为什么不能去”等则不得分。

2.解词部分,2分。

①“经济才”1分:可以解释为“经世济国”“经世济民”“经邦济世”“有治国的才干”等,如果译为“经世致用”“经略通达”“有经济方面的才能”等则不得分。

②“力直之”1分:“力”可解释“极力、尽力、竭力、奋力、大力、鼎力”等,如果译为“凭借自己的力量”等则不得分;“直”可解释为“辩解、辩护、申冤”等,如果译为“力挺、鼎力支持、极力维护”等意思也可得分,但如果译为“留住”“大力推荐”等则不

得分。

“经济才”与“力直之”所涉及的内容,在句子大意和解词部分不重复扣分。

(2)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答案及标准】

(2)平时安居没有懒惰的仪容,在服饰车马器用方面俭省节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合大义的东西不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

[5分。译出大意给3分;“燕居”“声乐之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补充】

1.大意部分,3分

这道题共五句话:第一个分句大意正确,得1分;第二、三个分句大意正确,得1分;第四、五个分句大意正确,得1分。

(1)第一个分句“燕居无惰容”:意思接近即可。大意分主要落实在“无惰容”上。可解释为“闲居(安居)没有懒散(散漫)的外表(样子、容态、形态、神情、表情、神色、

面色)”“闲居(安居)也不懒散(散漫)”等意思。

(2)第二、三个分句“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大意分主要落实在“服御俭约”上,“服御”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包含服饰、车马两层意思,要把本句翻译为“穿的戴的用的

(日常生活)勤俭节约(节约、简朴、朴素)”等。

(3)第四、五个分句“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非其义不取”解释为“不义不取”“不做不合道义的事”“不合仁义的事不做”“不做不合正道的事”“不取不义之财”“不获取不合正道的财物”“不取不符合原则的事物”“不要不合大义的东西”等;“有古大臣风”可译为“有古代(旧时)大臣的风范(风度、遗风、风骨、性情)”等。

2.解词部分,2分。

(1)“燕居”1分:“燕”有“悠闲、安闲、清闲”的意思。“燕居”要体现出“燕”的意思,可解释为“闲居、安居、闲住、安住”等,只翻译成“居住、在家中、回家后、平时”等不得分。

(2)“声乐之奉”1分:可解释为“歌舞音乐的侍奉(供给、享受)”“享受歌舞音乐”等意思。“奉”译为“俸禄”“沉迷”等不得分。

 

(二)古代诗歌(11分)

15.

【答案及标准】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6分。“愁”2分,表现手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则】

1.诗人的“愁”主要是关于历史、国家、个人三方面的。因此对“愁”的内容赋分设为每个方面1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具体为:(1)个人方面:“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1分,只要答出“不为所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无人理解”、“知音难觅”、“没有志同道合的人的感伤”等任一要点

都可得分;

(2)国家方面:“对国运渐衰的感叹”1分,只要答出“国运渐衰”、“忧国忧民”、“对统治者安于享乐的忧虑”等任一要点都可得分;

(3)历史方面:“世事难测”、“世事无常”、“历史沧桑”、“昔盛今衰”、“对吴国衰亡的慨叹”等任一要点都可得分。

2.表现手法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在原答案基础上补充下列内容:(1)运用典故,若分析为“通过西施施展美人计灭吴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晚唐统治

者安于享乐,国运衰颓的忧虑”,也得分。

(2)直抒胸臆,若分析为“整天忧愁着无人与自己志同道合”,也得分。

(3)若答“借景抒情,昔日的香径已生出新兰叶,月华流泻,徒然照在响廊深处,营造了空寂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吴国衰落的感伤”,可得2分。

(4)若答“虚实结合,虚写昔日繁华景象,实写眼前吴宫冷清凄凉,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可得2分。若只答“想象”,回忆的是昔日吴国繁盛,愁的感受还不能体现出来,所以不得分。

(5)若答“反衬,用十万人家、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反衬现实吴宫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吴国由盛转衰的感慨”,可得2分。

(6)若答“怀古伤今,通过回顾吴国的兴亡,表达了对国家衰落的担忧”,“借古讽今,借西施致使吴国衰亡的典故(或香径、响廊等享乐设施),表达了对统治者荒淫享乐的讽刺”。3.若学生答第一问情感与第二问“如何表现”不对应,按第一问标准处理。

4.若学生没有回答第一问,直接回答第二问,但内容包含了手法、分析、情感,且都正确,答对一种得3分,答对两种得6分,但需为答题不规范倒扣1分。例子见5分示例(4)。

 

三、语用(20分)

20.

【答案及标准】

答案示例:

①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完全隔离②无需通过传统的交互设备③优化参与用户行为的监测系统[5分,第①句1分,第②、③句各2分。意思对即可。]

【补充】

1.第一条横线,需强调“虚拟与真实世界”的“隔离”之意,语意完整、表达准确才能得分。“隔离”,表达成“分开”、“分离”、“不能融合”、“存在差别”、“相差较远”“界线清楚”等亦可。

2.第二条横线,与下句构成并列关系复句,得1分,如“不是??,而是??”、“不需??,而是??”、“无需??,而是??”;内容上应强调“传统的交互设备(方式、手段)”,语意表达准确,得1分。

3.第三条横线,表达对象应该是“参与用户行为的监测系统”或“监测系统”,得1分;效果上能表达出系统的“优化、提高、完善??”,得1分。

21.


【答案及标准】

答案示例

(1)我选择:1理由是:象形字的书写形态,线条柔和,中秋明月,古韵生辉,应情切景。

我选择:2理由是:弯弯的兔身,化成一轮明月,玉兔回眸一望,便有了千种风情。

(2)我选择:3理由是:玉兔俯身取食,寓意美味;“兔”字变形,突出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