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高考核心题点精练: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7-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529-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语文</a>教学:<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1077-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高考</a>核心题点精练——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核心题点精练: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
 文言翻译无疑是文言文阅读复习训练中的重头戏,是考生得分的关键所在。翻译题是按点赋分,也就是说必须把其中的得分点准确翻译出来,才能得分。
可是,这得分点涉及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很细微,有时译错一个字就难以得分,导致考生翻译时译得很艰难却得分不多。
问题就出在缺乏得分点意识,有了意识又很难把它们落实到位。
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精练先做】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 解析 得分点:(1)“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2)“诣”“罗拜”“休息”,大意对。 参考译文 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王崇古广泛地召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镇,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十分之七的费用。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注],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 注 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 (2)(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解析 得分点:(1)被动句,“叩阍”“勘实”,句意对。(2)主语补充,“卑薄”“虞”,句意对。 参考译文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代理滦州知州。(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后,(陈有年)认为自己虽然退职,遗漏的贤才却不可不录用,(于是)竭力请求皇帝起用废置的人。 (2)他从江西回来,原住房被火烧了,就租了一处房子安置妻子儿女,自己栖居僧人房舍。 参考译文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第二年,陈有年从此不断上奏称病请求罢职。皇帝依然安慰挽留,赏赐食物、羊和酒。陈有年请求更为积极。最后,(陈有年)认为自己虽然退职,遗漏的贤士却不可不录用,(于是)竭力请求皇帝起用废置的人。才被准许告退,乘驿车回乡。回乡的行旅只有一箱书、一竹箱衣服而已。他从江西回来,原住房被火烧了,就租了一处房子安置妻子儿女,自己栖居在僧人房舍。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遣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昭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刪改)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武则天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召他进宫想当面责问这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索要他写的文章,郭震献上《宝剑篇》。 (2)郭元振就在帅帐中与之谈判。恰逢天下着雪,(在谈判过程中,)郭元振一动不动,到日暮之时,他的皮肤已经被冻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