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是个优秀人才,却浪费了大量时间学习英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05-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的大脑内存非常宝贵。


一些科学家声称人脑有90%以上的功能都没开发,这个是毫无根据的。


最早的计算机,内存以K为单位计算。


所以,小孩子学习,一定要从纯正中文开始学习。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双语教育,就是浪费内存空间,影响成人后的思维质量。


双语教育,之所以失败,本质是大脑在用双操作系统运行。



公子镔年少时,读英语走火入魔,也啃过语法书籍,现在看来,就是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垃圾里。



中国人内心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其实真正的中文,尤其古文,是完全不需要语法的。


语法,是游牧、海洋民族的思维产物。



雅利安人,拉丁人,日耳曼人,这些民族说话表达,都需要语法,因为对游牧民族来说,只有通过语法,才能把想法表达清楚。但是中文就完全不需要,言简意赅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把要表达的意思传达清楚。


比如,拉丁语,一个名词:儿子。

filius,阳性,变格:filius filī filī filiō filium filiō filiī filiōrum filiīs filiōs 


这些语言属性,在现代语言,都是垃圾信息。英语虽然精简一些。但依旧有大量冗余信息。


后来英语取代拉丁语,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拉丁语有大量的性数格,和冗余语法结构。


然而即使是英语,和中文相比,依然是垃圾信息过多。比如,I am, You are,完全多此一举。


庾信:哀江南赋,开头:


-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


这里的粤,即聿、越、曰,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头文件声明一个全局变量。



你看英语,拉丁语这种语言,整篇文章都需要反复定义,声明。


现代中国人,尤其是沿海经济城市,比如上海。对英语学习的热衷,主要是希望未来能够进入外企500强,或者移民英美国家。


他们天真地以为,学了英语,到国外读个书,这一生就高枕无忧了。



这也是一开始人们努力英语学习的动力基础。然而这个动力基础正在崩塌。


1,外资企业的优势已经逐渐不复存在。

2,移民=优质生活的幻术被越来越多人打破。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人都有个误区,以为学好英语,一个中国人就能凭借努力,才华,在白人社会高层呼风唤雨。


其实这个想法是幼稚的。


即使在500强,英语再好,也无法保证你捞到区域经理这个级别的位置。在白人等级森严的社会,一个普通亚洲人的出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经济的转型态势已经非常明朗,有时候在网上买东西,物流速度之快都让人惊叹,共享经济和移动支付也都十分领先,反观英语国家,高下立观。


公子镔认为,1%的大学生,去学习英语就可以了,剩下99%都不要学。


那么优秀的人才,把大量时间浪费去学英语,太可惜。


香港一直是双语教学的地方,可是香港过去一百年都没有任何真正的杰出人才。双语教育,只能生产出菲佣级的人才,管家奴仆人才,一生为英美资本家打工。



学习英语的成本之高,产出之低,其实是非常悬殊的。


布朗大学语言学教授亚当斯(Marilyn Jager Adams)等人,就提出过下列要求:

1,对于母语人士而言,为了扩大英文单词量,必须从初中开始,每年平均阅读一百万字数的读物。

2,初中三年级,生活英语词汇量要求为10万;

3,大学毕业,人类科学和文明基础知识词汇量是10万;

4,硕士以上和走上岗位的专业词汇要求10万。

这个累计起来的数字量很大。


而一个专业和外语双优的学生,所真正掌握的词汇量大约在2万-4万之间。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发展,由于本身词汇量和专业词汇量的有限,加上环境文化的差异,以及白人社会的阶级壁垒和排斥,终其一生都只能达到洗试管的水平。


有关语言学习,最广泛的流行错误假设,就是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设。请注意,是假设。


这个假设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固定的时期逼任何时期都更容易学习语言,过了之后,就很难学好外语。


而很多外语教育培训机构,就把这个包装成外语学习关键期。



人类只有一套语言学习系统。这套学习系统中,是不区分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事实上,从大脑认知来看,根本就不存在母语和外语,外语是母语知识的衍生。


很多人觉得学习英语,就要培养英语的思维方式。这个概念也是错误的。



从来没有外语思维的这个说法。你看到一支笔,就只会从脑海中认知这个物件,而不会特意转化为pen,再转化为“笔”这个物件。


从小双语教育,除了多一份才华的高级感外,实际上思维质量是退化的。


还不如中式英语,至少保留了中文思维精华,而不是盲目追求native speaker。


我们过去学习美国,然而人家一出生就懂英语,我们再去追赶,这一生就落后了几十年。这样的追赶,就是龟兔赛跑。


而人的一生短暂,明明是个优秀人才,却因为英语,连自信和自身的优势都不复存在,实在可惜。


这样的时代,必须结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