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向课外拓展的 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向课外拓展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2. 要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积极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仍习惯于依据教材上课,不敢引入学生的生活;习惯于围绕课堂进行教学,不敢将课堂内容引伸到课外,不敢将课程向课外拓展……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落实。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程标准建议我们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实施课程教学。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拓展资源。 

1.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整个生活空间,与本地区实际相结合。

3.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二、课题的假说

   1. 通过实验,寻找向课外拓展资源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索出《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的有效结合点及恰当的延伸和拓展方式。

 3.通过实验,实现课内外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创意地解决生活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教师要树立课程向课外拓展资源意识。

    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开放性,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作为《品德与社会》这样一门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充分开发各类课程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项实践活动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因此,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课程开发的意识。加强新课程理论和学科专业理论的学习,成为具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的教师。

   2.教师学会寻找向课外拓展资源的途径

   在实践和研究中,教师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多种途径拓展课外资源,多种方式搜集信息、整理利用资料,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3.学生的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得到提升。

   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生活的需要,拓展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团结协作等良好习惯。体验拓展资源活动带来的乐趣。

   4.收集《品德与社会》课外拓展活动的相关材料。

  (二)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外拓展活动中,如何开发与利用活动资源而进行的个案研究,努力探索开发、运用课外资源的基本策略,探讨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方法以及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课题研究的措施

     1.调查法:调查五年级教材中,哪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向课外拓展资源,并且做好记录。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活动,找到向课外延伸的途径,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并写好案例和反思。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对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向课外拓展的实践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向课外延伸研究归纳、整理,提出向课外延伸的有效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