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作文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柳河县三源浦镇中心小学 洪婉婷
【教学目标】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教学重点】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教学方法】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1.老师曾在一所学校的阅览室的墙壁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书是甜的!你怎样看待这个说法的?生自由汇报。2.老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实际是一种无声的谈话,在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静静地心灵对话中,我们或许会被文中人物的品质而打动,或许会被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或许被文章独特的写作方法所着迷,或许被文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话所折服……现在,老师想请大家都3.谈谈:你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句子填空:我读了《》,我感受到……)(生自由汇报)4.引出课题:  师:老师觉得很欣慰!在这个网络泛滥的时代里,书依然是陪伴你们成长的最佳精神粮食!如果你们能把刚才所说的感受并联系你的实际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读后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读后感。(板书课题:读后感) 二、出示习作要求1.阅读习作要求,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2.知道什么是读后感了,但读后感到底应该怎样写呢?有一位同学读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后,深受启发。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的读后感吧!3.读了这位同学写的读后感,想想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写“读”?哪些段落写“感”?4.分析每一个段落的内容和结构。交代作品,发表感受紧扣原文,概括内容找准感点,联系实际(详)呼应开头,点明中心出示范文 读《窃读记》有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在写读后感中“感是重点”。《窃读记》读后感翻开语文书,映入眼帘的第一篇课文就是《窃读记》。    作者林海音在文中回忆了小时候常常在书店偷偷读书的经历。品读着文中生动的语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读书的小女孩,尽管长时间地站立使她腰酸腿痛、饥肠辘辘,并时时要忍受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但她从书中体验到的惊喜、快乐和满足却是世间无可比拟的。    读着读着,我不禁被童年时代的林海音热爱书籍、渴望读书的情怀所感动了。    我也是个爱书的人。我的童年很幸运,那时候除了上课的课本外,课外书的种类已经很多了。家里的条件并不富裕,爸爸妈妈却经常省吃俭用地从那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的钱为我买闲书。但就是这些小小的、薄薄的书,却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户。我第一次感觉到世界那么大,我不知道的事那么多。透过一行行文字,我经常任意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书中的情节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幕幕闪过。那种感觉是那么充实,那么清爽!    同作家林海音相比,我虽然没有窃读的经历,但我和她一样从书中得到了很多乐趣。童年的读书经历为我的生命涂上了爱书的底色。直到现在,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仍然手不释卷,常常伴着一袭书香,将书卷之气、灵秀之韵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我喜欢林海音,更喜欢她写的《窃读记》,因为她让我找回了童年,回味了小时候读书的香甜。6.习作要求中已经明确了“感是重点”,那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确立读与感的联系点呢?(1)中心思想(2)情节(3)人物(4)句子具体举出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7.抓住最有感受的一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再通过联系实际举例子去加以阐述,那么就能把你的感受写得具体生动!想想你读过的作品中,哪一篇最扣人心弦?把你的读书感受按照这里的顺序在小组里和组员交流交流。(学生汇报)8.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读过的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的都很好,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了。在写之前咱们还要给自己的读后感拟一个题目。可以像例文的这位同学一样起正副标题。正标题的内容往往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点,副标题就是“——读《  》有感”;也可以直接写《  》读后感。学生习作学生自由习作找学生阅读习作,其他同学点评在课下把作文完成
板书:学写读后感交代作品,发表感受读是基础        紧扣原文,概括内容感是重点        找准感点,联系实际(详)                呼应开头,点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