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习惯性表现正在偷偷毁了孩子的未来,父母竟浑然不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3-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切果皆有因。成年后的不幸,往往是在童年时埋下的。


曾经有一个震惊中外的”中国留美学生虐待同学案“让我们汗颜。

十余名中国留美学生将同班同学刘某虐待长达7个小时:

扒光衣服、强迫吃沙、减掉头发、用烟头烫乳头。

正常人一看,就会觉得这行为是不是有点变态啊?可是,他们的家长作何反应?其中一位不远万里飞过去想用贿赂手段私了。

我们只能说,孩子病了,家长病了。

病得不轻!

问题不是偶然间爆发的。如果刨根问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呢?

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习以为常的3种表现,正在偷偷毁掉孩子的未来。

01

第一种习惯错误:吓唬

我所知道的父母,好多都以自认为的正确方式教育孩子,他们对此颇感得意。

前几天逛街。隐隐约约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

越走越近,发现是个四五岁的男孩子。因为要买玩具,父母不答应,只好哭闹不止。

那位年轻的爸爸不耐烦地回过头:”别哭了!这么大了还哭!“孩子的母亲见丈夫的怒威无效,只好指着男孩的鼻子:”还哭是吧?把你扔在这里,让要饭的把你带走。“

这对年轻的父母说完,就往前走。男孩吓得赶紧追,原来响亮的哭声硬生生变成了压抑在嗓子里的”呜呜“声。

包括我和不少读者朋友,对这样的情景一定不陌生。

对!这就是很多父母代代相传的对待孩子的做法。习以为常,成了家常便饭。

这有什么问题吗?很多人会说,都是这样的呀,有什么呀?

《执迷》一书中,作者指出了父母这种行为的严重危害:

如果父母吓唬我们、虐待我们或者经常忽略我们,那么分离的过程就被蓄意扰乱了,我们的自信心和对他人的信任都会受到破坏,更难独立起来。


的确,父母之爱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能正常分离出去,获得独立。

但是,孩子如果在